为何说闹元宵
为什么说闹元宵
传说古代元宵节,金吾不禁夜,星桥铁锁开,在这一夜,皇帝与民同乐。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大闹特闹,前三后四,一共七天七夜,不受拘束。所以叫闹元宵。
元宵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而为什么人们会在这一天选择闹呢?原因可以追溯到汉代,那时的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从隋、唐、宋以来,元宵节越来越盛大隆重,参加歌舞活动的人数甚至达到数万人之多,持续从黄昏直到天亮。
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被称为闹元宵。宵即夜晚,正月即农历的元月,所以第一次明确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之后,便开始有了“闹元宵”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正月十五会被称为闹元宵呢?这是因为元宵节正好是春节结束后不久,人们欢天喜地过新年的氛围还未散去,大家聚在一起庆祝,形成热闹非凡的场面。正月十五日晚上,东风夜放花千树,星星如雨般洒落,街道上游行着巡游花车。各种舞龙舞狮、踩高跷、打鼓、燃放烟花爆竹的表演,在夜晚彻底点燃了整个城市的热闹气氛。
说到“闹”字的来历,有两个有趣的民间传说。一说是古代的元宵节,皇帝与民同乐,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大闹特闹,前三后四,一共七天七夜,没有任何拘束。另一说是因为元宵节正好是春节之后,人们热闹庆祝的气氛无处不在,街头巷尾人声鼎沸,所以才用“闹”字来形容。
为什么元宵节要闹社火呢?原因如下:据传,早年的祖先没有固定的住所,他们或者在树林里,或者在山洞里过夜。而山里和平川地每天晚上都有凶猛的猛兽出来吃人,人们无处可躲,也打不过猛兽。因此,人们便在元宵节这天点燃篝火,放烟火,引来熊熊烈火,以远离猛兽的侵袭。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元宵节也不例外。元宵是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子,寓意着团圆美满。人们在这一天吃元宵,寓意着希望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他们说,正月是新春的开始,辞旧岁迎新春,庆丰收、祈盼新年的到来,欢天喜地、锣鼓喧天、爆竹声声,哪有不闹的道理呢。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有个年的封印第一次打开,独自呆在山里的闹阳神,看着城市上千家万户的人们高兴地从此过年,不禁伤心流泪。于是他将闹阳元带到了城市里,让大家在新年的时候能够热闹庆祝。
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做汤圆,这是元宵节的一道传统美食。据说,汤圆是供奉火神君的食物,每年的元宵节晚上,人们都要将汤圆供奉给火神君,以祈求来年的火灾平安。此外,还有一种民间传说,说元宵节的晚上,有一道谕令传给京都的全体百姓,要求每家都要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同时,人们还会在晚上挂灯、放鞭炮、燃放烟火,营造出一个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景象。
为什么正月十五不称为吃元宵、看花灯,而是用“闹”字呢?这是因为吃元宵通常是家庭成员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看花灯则需要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欣赏。这种热闹的氛围和闹字更能形容元宵节的欢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