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第一次读后感写于:2025.7.25
1986年,路遥先生创作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这本书一直在我的必读书单中,但面对百万字的巨著,三部书1200多页的体量,我总是望而却步,直到2025年7月份才第一次阅读。读时总是恍惚,像回到父辈和儿时时代,艰苦的岁月人们坚韧不拔,世间温情脉脉。
小说描述了1975~1985这十年期间我国农村和城市发生的巨大变迁,以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为三条主线,双水村为纽带,描写了许许多多普通人在贫穷与富裕、成功与失败、爱情与亲情、梦想与名利面前的人生百态,随时代的洪流浮浮沉沉。
时代变迁,人生际遇也随之流转,昨日或许默默无闻,今朝却能崭露头角。就像书中孙玉厚一家,在人民公社时期度日艰难,食不果腹、衣衫褴褛,连少平和兰香栖身的窑洞都是向人借住的。改革开放后,孙家长子孙少安一跃成为石疙节公社的首富;次子孙少平当上了令农村人羡慕的煤矿工人;小女儿考入了名牌大学。短短数年间,这个曾经贫困的家庭短短几年实现了惊人的蜕变。
这个家庭的蜕变源于孙少安的敢想敢干,紧跟时代步伐,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石疙节第一个贷款建砖窑、开办砖厂的开拓者。即使在砖场破产后,他也没有被击倒,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开启二次创业。这份蜕变力量同样源于孙少平的不甘平庸,即使身处工地做苦力,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韧,在艰苦劳作中不忘滋养自己的灵魂。
当下房地产泡沫风险加剧,不少家庭因未能及时脱手而资产骤减。而那些洞察先机者,总能先人一步规避风险。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我们往往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起落沉浮,固守陈规只会错失新机。唯有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坚韧不拔之志与积极乐观之心,方能不被历史洪流所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