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A6 RISC-V处理器FPGA仿真开发实战指南
CVA6 RISC-V处理器FPGA仿真开发实战指南
前言
CVA6是一款开源的64位RISC-V处理器核心,支持RV64GC指令集。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主流FPGA开发板上实现CVA6处理器的硬件仿真,包括环境搭建、镜像烧录、调试技巧等全流程操作指南。
支持的硬件平台
目前CVA6项目主要支持两款FPGA开发板:
-
Genesys 2开发板
-
Agilex 7开发套件
- 基于Intel Agilex 7系列FPGA
- 已验证的Quartus版本:24.1.0 Pro版
- 包含外设:
- DDR4内存控制器
- JTAG调试端口
- 含零阶段引导程序的Bootrom
- UART接口
- 连接LED的GPIO
- 注意:以太网和SD卡功能仍在开发中
FPGA镜像烧录指南
Genesys 2开发板烧录步骤
- 启动Vivado 2018.2
- 打开硬件管理器并连接目标板
- 选择工具→添加配置存储器设备
- 选择Spansion SPI闪存型号
s25fl256xxxxxx0
- 添加
ariane_xilinx.mcs
文件 - 确认后开始烧录(约需数分钟)
- 右键FPGA设备→从配置存储器启动
Agilex 7开发套件烧录步骤
- 打开Quartus Programmer
- 配置硬件设置选择AGF FPGA开发套件
- 点击自动检测扫描JTAG链
- 在设备列表中右键AGFB014R24B设备并添加.sof文件
- 点击开始按钮编程FPGA
- 编程完成后可通过UART连接查看CVA6运行状态
使用Quartus自带的JTAG UART终端工具连接:
$ quartus安装路径/qprogrammer/quartus/bin/juart-terminal
SD卡准备与系统启动
SD卡准备步骤
- 获取合适的SD卡(建议使用高速卡)
- 准备Linux镜像文件
- 按照引导程序要求格式化SD卡
- 将镜像文件写入SD卡
系统启动流程
- 插入准备好的SD卡
- 编程FPGA
- 连接串口终端(默认波特率115200)
- 观察引导程序和Linux启动过程
- 默认用户名root,无密码
自定义比特流生成
Genesys 2开发板
执行以下命令生成FPGA比特流和存储器配置文件:
make fpga
生成的文件位于fpga/work-fpga
目录,可按前述方法烧录。
Agilex 7开发套件
执行以下命令生成比特流:
make altera
建议设置FpgaAlteraEn和FpgaEn参数以启用FPGA优化。
生成的文件位于altera/output_files
目录。注意需要Quartus Pro许可证才能生成比特流。
清理项目:
make clean-altera
调试技巧
Genesys 2调试配置
- 连接标有JTAG的micro USB端口
- 确认系统识别FTDI芯片
- 使用提供的OpenOCD配置文件启动调试服务:
openocd -f fpga/ariane.cfg
Agilex 7调试配置
- 连接J13 micro USB端口
- 使用Quartus自带的修改版OpenOCD:
$ quartus安装路径/qprogrammer/quartus/bin/openocd -f altera/cva6.cfg
通用调试方法
启动调试服务后,可通过以下方式连接:
- GDB调试:
riscv-none-elf-gdb /path/to/elf(gdb) target remote localhost:3333(gdb) load
- 内存操作示例:
(gdb) x/i 0x1000 # 查看内存(gdb) set {int} 0x1000 = 22 # 修改内存(gdb) set $pc = 0x1000 # 设置程序计数器
高级功能:OpenPiton缓存系统支持
CVA6初步支持普林斯顿大学的OpenPiton分布式缓存系统,通过特殊的L1缓存子系统实现:
- 使用写透协议(write-through)
- 支持缓存无效化和原子操作
- 通过
DCACHE_TYPE
宏启用
引导程序重新生成
CVA6提供两种引导程序:
- RTL仿真用:位于
bootrom/
- FPGA用:位于
fpga/src/bootrom
重新生成步骤:
- 确保安装python
bitstring
包 - 使用对应目录下的Makefile生成
结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CVA6 RISC-V处理器在FPGA平台上的完整开发流程。通过遵循本指南,开发者可以快速搭建CVA6的硬件仿真环境,进行系统调试和功能验证。随着项目的持续发展,更多外设支持和功能优化将陆续推出。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