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普通人想要从新一轮 Web3 市场红利受益,就一定要PSP?
消费行为资产化正在成为 Web3 的新风口
在过去几轮 Web3 的热潮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资产类别的诞生,包括 DeFi 中的金融衍生品、NFT 中的数字艺术与虚拟土地,甚至 Meme 币也一度成为资金狂欢的焦点。事实上,这些资产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往往是由少数人创造、由小部分群体推动的投机性工具。
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现阶段的 Web3 正在悄然发生一个重要转向,即从资产创造者的游戏,走向让每一个人、每一种日常行为,都能生成资产权益的公共系统。
而在这个新叙事中,一个被长期忽略、但却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方向正逐步浮出水面,那就是消费行为资产化。
我们看到其实在现实世界中,消费是经济的核心驱动,全球有超过 70% 的 GDP 来自个人或家庭消费,美国甚至高达 80%。
每天,数十亿人在为食物、住房、教育、医疗、娱乐、服务等进行真实而频繁的支出。然而,这些行为,在 Web3 体系中几乎无处安放。
在现有的 Web3 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空投而获得代币,进行质押而获得利息,或者通过交易而获得手续费分润,但我们认真生活、规律消费,却得不到任何资产沉淀与网络权益,所以这一定是 Web3 在可组合金融系统中留下的最大空白,即消费行为被视为支出,而不仅仅是价值贡献。
但随着 Web3 世界底层设施的不断完善,正在迎来新的转变。
消费行为资产化迎来新的转机
RWA 即现实世界资产是目前 Web3 领域最火的叙事之一,它正在为传统资产大规模上链提供基础,同样其也正在为消费行为的数字映射提供了技术路径。
比如一张应收账款、一套房产、一个保单,都可以在链上拥有唯一凭证与流动性,个人的会员权益、预付服务、消费记录,也具备了被代币化的可能性,这是正在发生的市场趋势。
同样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也在迅速渗透到更多“日常场景”中,从 Render 的分布式渲染,到 Helium 的无线网络节点,再到 IoTeX 的边缘设备追踪,链上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每一个配送员、仓库点、设备提供者都能参与其中的激励网络。尤其是物流与供应链正在成为下一个被去中心化重构的系统,消费正是这一链条的起点。
另一面值得关注的是,Web2 的消费金融逻辑其实已经能够跑通,只差被链上重构。
像 Buy Now Pay Later(BNPL) 的 PayFi 模式已经在 Affirm、Klarna、Afterpay 等平台上已经成为新消费主流,消费行为正在成为可定价的信用资产。而一旦这套模型可组合化、模块化并上链,它将为 Web3 打开一个全新的增长口。尤其是在此基础上,再叠加 AI 在个性化消费建议、支出规划与信用评估方面的快速应用,我们正站在将“消费”纳入链上经济系统的临界点。
事实上传统消费领域的商业巨头们正在跑步布局这个领域:
Visa、Mastercard 正在探索将消费积分系统接入加密钱包;
Shopify 开始支持 NFT 商品与链上钱包支付;
Stripe 已开放稳定币结算;
Zora、Drip 等平台正将“行为资产”推向主流。
这或许预示着 Web3 的下一轮红利,将属于每一个在链上留下真实经济行为的用户。
事实上,消费这种覆盖人群最广、发生频率最高、数据结构最完整的经济活动,将成为整个链上经济的流量池与资产铸造工厂,而那些能够率先实现消费、行为资产、信用权益闭环的协议,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百万级用户迁移的入口。
而对于 PSP ,其生态所处的方向与位置,则恰好处于这个新蓝海市场的与增长红利的起点。
消费力生态系统 PSP:构建在真实消费行为之上的 Web3 价值引擎
上文我们提到,消费是全球经济最核心的驱动力,是最具普适性、参与门槛最低的行为资产,但在过往的 Web3 系统中,这部分价值长期被隔绝在金融结构之外。
消费力生态系统 PSP,则属于是对 Web3 生态在该方向上的缺失进行弥补,在将消费链上被记录与激励的同时,进一步将消费重新定义为一种可以金融化、协作化、资产化的链上行为,进而构建一个以“消费即创造”为核心逻辑的开放协作网络。
PSP 生态系统构建了一套跨资产类型、跨基础设施层、跨行为维度的复合协议架构。它将用户、商户、服务提供者、物流节点、营销节点等多元参与者接入一套统一的价值模型中,让每一个节点都在真实消费行为的牵引下,成为链上协作经济的一部分。
消费行为的链上金融化体系
事实上,在传统逻辑中,消费被视为价值的终点,是一种纯支出的行为。而在消费力生态中,消费是资产生成的起点,平台通过原生的 PowerPennies 激励系统,将每一笔消费行为转化为可累积、可转让、可质押的链上权益资产。这些资产不仅可以在平台内部用于兑换、升级、参与治理,更可通过 NFT 化进一步流通,在开放市场中实现再交易与再利用。
与此同时,这些消费行为所生成的权益,还被纳入平台的信用体系中,构建起一种动态演化的链上身份与金融画像。
这意味着消费越多、履约记录越好、参与度越高,用户便可获得更高的信用评分,从而在平台后续的金融服务中解锁更高额度、更优条件。其在将消费转化为信用资产的同事,也正在将用户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编程的可信链上金融资产。
RWA 的真实落地路径之一
消费力生态系统进一步打通了商品与服务的 RWA 的路径,使得现实商品、服务合约与预付权益成为链上资产的一部分。
平台支持将商品、服务甚至未来服务合同以 NFT 的形式预售,这些 NFT 不仅代表了未来的使用权,也可以作为抵押品参与借贷,或在二级市场中转让。
比如一位设计师可以预售其未生产的限量商品 NFT,以获取提前的资金支持,而一位健身教练可以预售未来 6 个月的私教课程 NFT,既满足资金需求,又实现服务的确定性锁定。这种模式,实质上将 Web2 世界中难以流通的服务资源与零散供给,变成了可组合、可交易的链上结构性资产。
这也使得消费力生态成为 RWA 叙事的一个重要支撑底层,区别于其他 RWA 仅仅面向 B 端,PSP 体系是以人人可参与的、结构化的微型 RWA 作为底层资产来源,这种长尾结构的资产体系,有望在未来形成真正普惠参与的链上消费资产市场。
消费驱动下的 DePIN 实验场
消费行为其实本身对应的是真实世界的履约交付,其过程往往会涉及到仓储、配送、交付、验收、服务全套的流程。消费力生态进一步将以 DePIN 的形式,将其纳入系统性设计之中。
通过构建开放式 DePIN 网络,平台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作为基础设施节点接入生态,包括仓储空间、物流配送、服务验证、甚至高级存储(如恒温仓、艺术品保管等)都可以作为节点服务被激励。
这在大幅提升了平台履约能力的弹性与抗中心化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创造了一种新的协作分润机制,即服务者也是网络基础设施的所有者,其价值由代币激励清晰衡量,并通过链上行为数据形成稳定信用。
相较于 Helium、Render 等专注网络与算力虚拟类 DePIN 项目,消费力生态所构建的 DePIN 体系则是以消费交付为核心场景的物理网络协作系统。作为一种完全不同的基础设施维度,PSP 体系也是更贴近日常生活、接入门槛更低、扩展空间更广的 DePIN 形态。
在此基础上,消费力生态进一步将 AI 融入平台底层运行逻辑,以作为消费行为数据的智能分析引擎与资产协同的决策辅助系统。
AI 不仅可以用于个性化消费规划、支出建议、风险控制与信用等级预估,同时也可以用于预测商品销量、用户分层、履约风险与融资条件,并优化借贷路径、抵押结构与流动性分配。基于 AI 能力,PSP 体系不仅做到可组合、可预测,且具备更强的动态运行能力,为未来复杂协作网络的扩张打下基础。
整体而言,消费力生态正在构建一个以消费行为为核心,多方参与具备激励机的开放协作系统。
这种生态结构将具备天然的可拓展性,可以容纳电商、内容服务、教育、医疗、SaaS、订阅平台、线下服务等各种现实消费场景,并将其行为模块资产化、流动化、协作化。
同样其也具备极强的可组合性,未来可以与 DID 网络、DeFi 协议、RWA 市场、社交平台等模块无缝对接,成为 Web3 世界中最具扩展性的消费基础设施系统。而随着消费力 PSP 生态的进一步拓展,其也将背靠万亿美元的蓝海增量市场。
为什么说,普通人想要真正参与 Web3 的红利分配,就必须拿好 PSP?
上文我们提到,在加密行业逐渐从投机驱动走向应用驱动的当下,能将真实经济行为纳入链上资产生成体系的协议,将逐步成为下一个周期的增长核心。其中消费行为,作为覆盖人群最广、发生频率最高、链下价值最完整的一类行为数据,也正在成为 Web3 中最值得争夺的“高频入口”。
基于此,消费力生态所提出的整套方案,站在了多个叙事风口的交汇点上,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个门槛极低、场景明确、回报清晰的行为变资产参与管道。
而 $PSP 作为消费力生态系统内,最重要的职能资产关键凭证,本身是生态价值载体,有着极高的价值预期与估值。同样,普通人想要真正参与 Web3 的红利分配,就必须要拿好 PSP。
为什么?
消费力系统站在三大风口的交汇点
从宏观趋势来看,消费力生态 PSP 所处赛道正同时叠加了三条爆发性叙事主线:
电商 Web3 化
根据 Statista 数据,2023 年全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 5.8 万亿美元,预计 2027 年将超过 7.9 万亿。但当前 Web3 电商的渗透率仍不足 1%。消费力生态正通过代币化积分系统、预售合约与忠诚度激励网络,搭建一个可记录、可交易、可组合的 Web3 NexCommerce 协议,让消费行为成为链上资产铸造的起点,形成首个接入真实 GMV 的链上商业模型。
基于 DePIN 重构线下基础设施网络
Messari 指出 DePIN 市场的长期潜力超过 3.5 万亿美元,但当前主要落点仍集中在网络、算力、热点设备等虚拟基础设施。消费力生态首次将 DePIN 引入电商履约网络,仓储、配送、验证、签收、售后都可被节点化、协作化并获得激励,释放出了一个尚未被瓜分的 DePIN 子赛道。相比算力/带宽的虚拟节点,消费驱动的 DePIN 节点真实、可验证、具备现金流,为 DePIN 提供了可持续商业模型的补足。
消费金融的链上化重构
BNPL 赛道 2024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美元,其中 Affirm、Klarna 等企业估值均已数十亿美元。消费力生态通过构建 消费积分 + 忠诚度积分 + 储值会员 + BNPL 的组合模型,打造出一个用户可以先用后付、边花边赚、参与治理、共享增长的消费金融系统。而这种消费即权益的模型,即是传统支付与信用体系的链上拓展,同样也是 Web3 世界中用生活获得金融敞口的典范路径。
将多个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进行组合,一定跑得通
消费力生态通过协议化、模块化的方式,重写消费行为在 Web3 中的地位,让让消费本身成为可以金融化、信用化、资产化、协作化的基础单位。
事实上,其正在将多个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进行组合并以 Web3 的方式串联。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
京东的消费与积分系统 + 微众的信用体系 + 拼多多的预售逻辑 + DeFi 借贷协议 + 亚马逊式物流节点网络,并且将所有这些要素被统一映射到一个复合型 Web3 协议架构中,以消费为驱动,构建出一个可组合、可持续的协作经济体。
PSP 这种系统级的构建思路,极具范式引导意义,一旦成功,将可能成为整个 Web3 应用层的标准模板。
更重要的是,消费力生态具备天然的 Web2 向 Web3 用户转化路径。
基于已有的行为习惯,提供一种更有价值沉淀的选择:
淘宝用户消费可获得权益积分、Shopee 店主通过 NFT 实现预售融资、美团骑手成为 DePIN 节点获得激励、微信储值会员则可通过消费力借记卡接入链上经济体系,获得治理权和增长分润,这将是一种“现实需求迁移”逻辑。
正因如此,消费力生态拥有更广泛的潜在人群、更低的门槛与更高的留存粘性,并且将多个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进行组合一定跑得通,所以它更有机会构建出真正可持续、可累积的链上 GMV 与经济规模。
数十亿以上的估值
从上方几个关键模块的行业对标情况来看,PSP 所代表的消费力生态系统,具备极强的价值拆解能力:
涵盖的消费金融、忠诚积分、预售融资、物流协作、链上任务等多个维度,我们看到这些领域其实均对应着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级的市场标的。
若保守按照每个模块对应估值的 10%–30% 折算,仅在系统初期阶段,$PSP 代币合理估值区间就已落在 $5–10 亿之间,而随着用户行为数据沉淀与协作网络完善以及商业体系的拓展,其还有望进一步向更高天花板释放。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从新一轮 Web3 市场红利受益,$PSP 将会你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