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ODEL平台|Llama 3.1 开源模型快速部署:从零到上线_llma 开源
文章目录
一、Llama 3.1 系列的演进与发展历程
自开源LLM(大语言模型)兴起以来,Meta公司凭借其Llama系列逐步在全球AI领域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7月23日,Meta发布了Llama 3.1系列,标志着该系列在技术上的一次重要飞跃。
Llama 3.1的发布不仅在算法优化和性能提升方面做出了突破,还在数据处理和模型架构上进行了革新。随着版本的不断迭代,Llama系列逐步从最初的研究原型发展为一个功能强大、易于扩展的工具,深刻影响了开源AI生态的进步。
本篇文章将详细回顾Llama 3.1系列的演进历程,探讨其在开源领域的重要贡献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超过15万亿的Tokens和超过1.6万个H100 GPU的庞大计算资源的支撑。
Llama 3.1在规模和性能上的显著提升,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飞跃,更在多种任务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潜力。
二、大型语言模型的力量:Llama 3.1 405B
作为一名AI工程师,我对Llama 3.1 405B的发布感到无比兴奋。这款模型不仅代表了当前技术的前沿,而且在很多方面都突破了传统大型语言模型的局限。Llama 3.1 405B的发布意味着我们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创新,并利用这一技术来解决更复杂的现实问题。
Llama 3.1 405B是Meta公司继Llama系列之后的一次重大突破。作为一款拥有4050亿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它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处理能力和智能水平。无论是在自然语言理解、生成文本的连贯性,还是在多语言支持的广度和深度上,Llama 3.1 405B都表现得异常出色。
在处理长文本数据时,Llama 3.1 405B的表现尤为突出。传统的模型往往在面对长篇大论时会出现信息丢失或生成不连贯的情况,但Llama 3.1 405B不仅能够理解复杂的长文本,还能生成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回应。这种能力对于开发高效的智能系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需要处理大量上下文信息的应用中,比如自动摘要、智能问答和内容生成等。
与此同时,Llama 3.1 405B的多语言支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能够流畅地处理多种语言,展现出强大的跨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这一特点为全球化应用开发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使得我们能够轻松地构建面向不同语言用户的智能系统,极大地拓宽了应用场景和市场的边界。
然而,尽管Llama 3.1 405B展现出了如此强大的能力,它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优化这些庞大的模型以适应特定的应用场景,如何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确保其决策过程透明且可信,如何保证模型在实际使用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都是我们在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总的来说,Llama 3.1 405B的发布不仅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创新的机会。作为AI工程师,我们将不断探索如何最大化利用这些技术突破,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推动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对这一进展充满期待,未来必将更加精彩。
三、Llama 3.1 405B 部署教程
(1)模型下载好后,准备加载模型及启动Web服务等工作,新建 llamaBot.py
文件并在其中输入以下内容: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Tokenizer, AutoModelForCausalLMimport torchimport streamlit as st# 创建一个标题和一个副标题st.title(\"💬 LLaMA3.1 Chatbot\")st.caption(\"🚀 A streamlit chatbot powered by Self-LLM\")# 定义模型路径mode_name_or_path = \'/root/workspace/Llama-3.1-8B-Instruct\'# 定义一个函数,用于获取模型和tokenizer@st.cache_resourcedef get_model(): # 从预训练的模型中获取tokenizer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mode_name_or_path, trust_remote_code=True) tokenizer.pad_token = tokenizer.eos_token # 从预训练的模型中获取模型,并设置模型参数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mode_name_or_path, torch_dtype=torch.bfloat16).cuda() return tokenizer, model# 加载LLaMA3的model和tokenizertokenizer, model = get_model()# 如果session_state中没有\"messages\",则创建一个包含默认消息的列表if \"messages\" not in st.session_state: st.session_state[\"messages\"] = []# 遍历session_state中的所有消息,并显示在聊天界面上for msg in st.session_state.messages: st.chat_message(msg[\"role\"]).write(msg[\"content\"])# 如果用户在聊天输入框中输入了内容,则执行以下操作if prompt := st.chat_input(): # 在聊天界面上显示用户的输入 st.chat_message(\"user\").write(prompt) # 将用户输入添加到session_state中的messages列表中 st.session_state.messages.append({\"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 将对话输入模型,获得返回 input_ids = tokenizer.apply_chat_template(st.session_state[\"messages\"],tokenize=False,add_generation_prompt=True) model_inputs = tokenizer([input_ids], return_tensors=\"pt\").to(\'cuda\') generated_ids = model.generate(model_inputs.input_ids,max_new_tokens=512) generated_ids = [ output_ids[len(input_ids):] for input_ids, output_ids in zip(model_inputs.input_ids, generated_ids) ] response = tokenizer.batch_decode(generated_ids, skip_special_tokens=True)[0] # 将模型的输出添加到session_state中的messages列表中 st.session_state.messages.append({\"role\": \"assistant\", \"content\": response}) # 在聊天界面上显示模型的输出 st.chat_message(\"assistant\").write(response) print(st.session_state)
(2)在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启动 streamlit 服务,server.port
可以更换端口:
streamlit run llamaBot.py --server.address 0.0.0.0 --server.port 1024
需注意服务地址务必指定位0.0.0.0,否则无法通过浏览器访问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丹摩平台提供的端口映射能力,把内网端口映射到公网;
进入GPU 云实例页面,点击操作-更多-访问控制:
点击添加端口,添加streamlit服务对应端口:
添加成功后,通过访问链接即即可打开LLaMA3.1 Chatbot交互界面,并与其对话:
四、Llama 3.1在客户服务中的运用
Llama 3.1作为强大的语言模型,在客户服务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首先,它能够通过智能客服系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生成准确、连贯的回复,提升服务效率。其多语言处理能力使得全球化客户支持变得更加顺畅。
其次,Llama 3.1能自动管理和更新知识库,减轻人工客服的负担,提高问题解答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客户历史数据,它还能提供个性化建议,提升客户体验。
此外,Llama 3.1支持多渠道整合,从网站聊天到社交媒体平台,都能提供一致的高质量服务,确保客户无论在哪个平台都能得到快速支持。
总之,Llama 3.1通过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升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是未来智能客服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