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文档 > Vitis HLS:从算法到FPGA的高效设计流程

Vitis HLS:从算法到FPGA的高效设计流程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Vitis HLS是Xilinx推出的高级综合工具,用于使用高级语言设计FPGA应用程序。它简化了FPGA开发流程,支持C/C++/SystemC语言,并提供了从源代码编写到IP核生成的完整工作流。此工具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可读性,还扩展了FPGA应用范围,使得非硬件背景的工程师也能参与设计。本课程涵盖了Vitis HLS的关键工作步骤,如性能评估与优化迭代,是学习FPGA设计的重要资源。 VitisHLS

1. Vitis HLS概述

1.1 Vitis HLS简介

Vitis HLS是Xilinx推出的高级综合工具,它允许设计师通过C、C++或SystemC等高级语言编写代码,并自动将其转换为可综合的硬件描述语言(HDL)。这使得硬件开发更加接近软件开发流程,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1.2 工作流程概览

在Vitis HLS中,整个工作流程包括源代码的编写、高层次综合、性能评估与仿真、优化迭代以及最终的IP核生成与应用。设计师通过编写符合HLS规范的源代码,利用Vitis HLS工具进行综合,生成硬件逻辑,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和性能优化。最终,生成的IP核可以在Vivado中进一步集成和使用。

1.3 Vitis HLS与传统FPGA开发的区别

与传统的FPGA开发方法相比,Vitis HLS将设计者的精力从繁琐的硬件描述和时序控制中解放出来,转而更多关注于算法的性能和代码的效率。这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而且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Vitis HLS的引入标志着FPGA开发的一次革命性进步,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FPGA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2. 高级语言设计FPGA

2.1 高级语言与FPGA设计的关系

2.1.1 FPGA的发展与现状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电子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早期,FPGA主要应用于原型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FPGA在高性能计算、通信、军工、航天等地方找到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现代FPGA集成了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资源,包括内置的处理器核心、高速串行接口、大容量存储器以及各种高级信号处理功能。

得益于其灵活性和高性能,FPGA在数据中心、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通常被用作加速器来处理特定类型的算法,如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这些算法传统上依赖于CPU或GPU处理,但FPGA以其并行计算能力在这些场景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2.1.2 高级语言设计的优势与挑战

与传统的硬件描述语言(HDLs)相比,使用高级语言进行FPGA设计具有明显的优势。高级语言,尤其是C/C++语言,提供了更加抽象和可读性强的编程模型,能够极大地加快开发速度和改善代码的可维护性。它还允许工程师利用高级语言的强大库和现成的数据结构。

然而,在FPGA领域使用高级语言也存在挑战。由于FPGA是并行和硬件级的设备,直接从高级语言转换到硬件可能会导致性能上的损失。因此,需要深入理解高级语言特性如何映射到硬件实现,并进行适当的优化。此外,高级语言编写的代码可能在编译时产生较大的资源消耗,这对于资源受限的FPGA设计来说是一个关键考量点。

2.2 理解Vitis HLS的设计理念

2.2.1 HLS的历史背景与技术演进

HLS(高层次综合)的出现是为了简化FPGA开发过程,减少传统的硬件描述语言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随着技术的发展,HLS已经从简单的逻辑综合工具演变成一个全面的开发平台,支持多种高级语言(如C/C++)并能够在设计早期进行性能评估和验证。

早期的HLS工具主要关注于将代码转换成硬件结构,并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设计者的意图。然而,随着对性能和资源效率要求的提高,现代的HLS工具如Xilinx的Vitis HLS,已经开始包含更复杂的优化算法和设计约束来实现更优的设计。

2.2.2 Vitis HLS的核心价值与应用领域

Vitis HLS作为Xilinx推出的高层次综合工具,它将高级语言的易用性和FPGA的高性能结合起来,为设计者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实现能力。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软件级别的抽象与硬件级别的效率结合起来,使软件工程师能够参与到FPGA的开发过程中,同时不会牺牲FPGA设计的性能。

Vitis HLS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数据处理、通信系统、图像和视频处理以及深度学习加速。通过HLS,设计师能够快速迭代设计,优化关键路径,实现复杂的算法并将其高效地映射到FPGA资源上。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Vitis HLS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实例,带领读者一步步了解如何利用这一强大工具来开发高效的FPGA设计。

3. C/C++/SystemC源代码编写

3.1 C/C++/SystemC语言特性与FPGA

3.1.1 C/C++/SystemC的基本语法回顾

C、C++和SystemC是高级编程语言,它们在软件开发中广泛使用。在FPGA设计领域,这些语言因其丰富的表达能力和灵活的编程模型而受到青睐。C语言以其简洁和高效闻名,而C++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概念,增加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SystemC是建立在C++之上的语言,它提供了硬件设计和模拟的扩展。

在回顾这些语言的基础语法时,我们重点讨论与HLS(高层次综合)相关的关键特性,如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和函数。这些特性在HLS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和限制,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编写高质量的HLS代码至关重要。

3.1.2 语言特性在HLS中的应用

在使用C/C++/SystemC语言编写FPGA代码时,开发者应考虑硬件资源的限制和并发执行的特性。例如,循环展开是一种常见的优化手段,它通过减少循环的开销和增加硬件资源利用来提升性能。函数内联也是提高性能的方法之一,它减少了函数调用的开销,但同时需要考虑资源消耗。

C++的面向对象特性,如类和继承,在设计模块化组件时非常有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面向对象特性都适合硬件实现,例如复杂的动态内存管理可能会导致综合时出现问题。因此,在将C++应用于HLS时,我们需要对这些高级特性进行谨慎的评估和使用。

SystemC提供了针对硬件模拟的特定构造,例如时间管理、并发和同步机制,这些都是在硬件设计中必须仔细处理的问题。

3.2 编写适用于HLS的源代码

3.2.1 代码风格与编程规范

良好的代码风格和遵守编程规范对于维护和优化HLS生成的代码至关重要。代码风格包括命名规则、注释的使用以及布局和格式的选择,这些都能够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编程规范则涉及更深层次的设计原则,如模块化、代码复用和数据流管理。

一个常见的编码规范是使用前缀和后缀来标识变量的类型或作用域,如 i_ 代表整数、 a_ 代表数组。规范的编码也有助于编译器或综合工具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从而生成更优的硬件结构。

3.2.2 模块化与代码复用策略

模块化是指将设计划分为独立的、可重用的模块。这在HLS设计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减少综合时间和优化的复杂性,同时也便于进行迭代开发和测试。例如,可以创建一个复用的加法器模块,这样在不同部分需要类似功能时都可以使用同一个模块。

代码复用可以是模块级别的,也可以是函数级别的。在函数级别,模板和宏是常用的复用手段。在模块级别,开发者可以使用HLS库中的现有组件,或者创建自定义的IP核供未来的设计使用。

3.2.3 代码示例与逻辑分析

// 模块化和代码复用示例:一个简单的二进制加法器template struct Adder { static unsigned int add(unsigned int a, unsigned int b) { // 递归定义,处理进位 if (N == 1) { return a + b; } return Adder::add(a >> 1, b >> 1) + (a & b) << (N-1); }};// 对于32位加法器的特化版本template struct Adder { static unsigned int add(unsigned int a, unsigned int b) { return a + b; }};int main() { unsigned int a = 0x12345678; unsigned int b = 0x87654321; unsigned int result = Adder::add(a, b); // 输出结果 return 0;}

在这个代码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模板结构 Adder ,它通过模板特化技术来处理不同位宽的加法操作。 Adder 是一个特化版本,用于处理32位的加法,这样就可以避免递归调用,并且能够直接使用硬件的加法器实现高效的加法。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C++中使用模板和特化来实现代码复用和模块化。

3.2.4 高级特性:模板与宏

C++中的模板是实现代码复用和类型抽象的强大工具,尤其在HLS中,模板可以用于创建通用的硬件结构。例如,可以创建一个模板化的FIFO(先入先出)队列,它可以用于各种数据流的缓存。

宏(Macros)在C/C++编程中用于定义那些在预处理阶段就被展开的代码片段。虽然宏可以提供一定的代码复用功能,但它们并不保留类型信息,因此在HLS中使用时需要谨慎。由于宏在预处理阶段就被处理,它们对于HLS工具来说是一个黑盒,可能会导致综合工具无法进行优化。

在编写适用于HLS的源代码时,开发者需要灵活运用模板和宏,并结合具体的设计需求和综合工具的特性进行平衡。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而且能够最大化地利用HLS工具的能力。

4. 高层次综合

4.1 高层次综合的基本概念

4.1.1 从算法到硬件的转换机制

高层次综合(High-Level Synthesis, HLS)是一种将高级语言(如C/C++/SystemC)描述的算法转换为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Verilog)的过程。这一过程允许设计者以更高级别的抽象来实现FPGA设计,从而简化了复杂硬件系统的开发流程。

HLS的核心在于它的转换机制,即能够理解高级语言编写的代码并将其映射到硬件资源上。该机制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行为建模 :算法以高级语言表示,抽象化描述其功能。
  2. 资源分配 :决定算法操作所需硬件资源(如寄存器、加法器、乘法器等)。
  3. 调度 :确定操作的执行顺序和时间,包括分配时钟周期。
  4. 绑定 :将抽象操作映射到具体的硬件组件上。

在这一过程中,HLS工具不仅需要理解算法逻辑,还要优化资源使用、吞吐率、时序和功耗等多个设计指标。相比于传统的手动设计流程,高层次综合大大缩短了从概念到实现的时间,提升了设计的灵活性和效率。

4.1.2 高层次综合的优化目标

高层次综合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功能正确的同时,优化硬件实现的多个方面。以下是高层次综合通常关注的一些优化目标:

  1. 性能 :提高数据吞吐率和处理速度。
  2. 资源使用 :减少占用的逻辑单元和存储资源。
  3. 时序 :满足设计的时钟频率要求,避免时序违规。
  4. 功耗 :降低整体功耗,提高能效比。
  5. 面积 :减少所占用的芯片面积。

为了达成这些优化目标,HLS工具提供多种优化策略和技术,例如循环展开(Loop Unrolling)、流水线(Pipelining)、功能合并(Function Merging)、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等。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硬件平台,选择合适的优化策略。

4.2 Vitis HLS综合过程详解

4.2.1 综合流程概述

Vitis HLS的综合流程可以从源代码出发,按照以下主要步骤进行:

  1. 编译 :将C/C++代码编译为HLS工具可识别的内部表示。
  2. 分析 :分析源代码以建立性能指标的基线。
  3. 综合 :将内部表示转换为硬件结构。
  4. 优化 :应用各种优化技术,如循环展开、数据重组(Data Reorganization)等。
  5. 验证 :通过功能仿真确认硬件结构的正确性。

整个综合流程是迭代的,设计师通常需要反复执行综合和优化步骤,以达到最佳的综合结果。

4.2.2 各阶段的控制与优化

在Vitis HLS的综合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在不同阶段对综合行为进行细致的控制和优化。以下是一些关键阶段和对应的控制与优化策略:

  1. 编译阶段 :可以通过编译指令和选项来控制编译过程,如指定优化等级、定义宏等。
  2. 分析阶段 :可以设置目标时钟频率,要求HLS工具生成满足时序要求的硬件结构。
  3. 综合阶段 :在此阶段可对资源使用和功能单元进行预估,如指定资源类型和数量限制。
  4. 优化阶段 :Vitis HLS提供了丰富的优化指令,如 pipelining flatten 等,用以控制硬件生成的行为。
  5. 验证阶段 :在HLS生成的C模拟模型上验证算法逻辑,并确保综合生成的硬件行为正确。

在每一步中,设计者都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目标,对综合工具的输出进行评估,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以下是一个示例的Vitis HLS综合过程的代码块及解释。

// 示例代码块:HLS综合的C++源代码void example_function(int data_in[], int data_out[], int size) {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data_out[i] = data_in[i] * data_in[i]; }}// 高层次综合指令使用// 该指令通常在Vitis HLS的.tcl脚本文件中指定vitis_hls::set_directive_pipeline -unroll example_function

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简单的函数 example_function ,该函数将输入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平方计算后存入输出数组。通过 vitis_hls::set_directive_pipeline 指令,设计者可以指定将该函数中的循环进行流水线化处理,以提升性能。

在上述代码块的后面,我们添加了 set_directive_pipeline 指令,这是通过在Vitis HLS的.tcl脚本文件中使用的一个高级HLS指令,目的是对 example_function 函数中的循环进行流水线化处理,从而提升性能。

高级HLS工具的这些优化指令,可以极大地简化设计者的优化工作,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算法和设计的创新上。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者需要根据设计的复杂度和要求,灵活运用这些优化手段,以达到最优化的设计结果。

4.2.3 综合优化实例

为了进一步展示高层次综合过程中的控制与优化,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例子:优化一个矩阵乘法运算

假设我们有一个矩阵乘法函数,我们希望优化这个函数以提高其在FPGA上的性能。

// 假设的矩阵乘法C++代码void matrix_multiply(int A[MX][MY], int B[MY][MZ], int C[MX][MZ]) { for (int i = 0; i < MX; ++i) { for (int j = 0; j < MZ; ++j) { C[i][j] = 0; for (int k = 0; k < MY; ++k) { C[i][j] += A[i][k] * B[k][j]; }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有三个嵌套循环。在高层次综合工具中,我们可以对循环进行优化,比如通过循环展开和流水线优化来提高性能:

# 在高层次综合工具中的优化命令示例# 对外层循环进行流水线优化vitis_hls::set_directive_pipeline -level=1 matrix_multiply# 对内层循环进行展开优化vitis_hls::set_directive_unroll -factor=8 matrix_multiply.i

通过执行上述优化指令,HLS工具将会对矩阵乘法函数进行重写,使其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具体来说,外层循环被赋予了流水线级数,而内层循环则被展开。通过这样的优化,循环之间的依赖关系被减少,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并行度和计算效率。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看到了高层次综合工具在实际设计中所发挥的优化作用。设计者通过综合优化指令,可以大幅改善设计的性能,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系统效率的目的。

4.2.4 高层次综合的局限性与应对策略

尽管高层次综合提供了许多优势,但也存在局限性。某些情况下,自动综合产生的硬件结构可能不符合预期,或者在性能上存在瓶颈。以下是几个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1. 资源利用率低 :HLS工具可能无法有效利用所有可用资源。设计者需要通过指导性优化指令,手动介入设计流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性能无法满足要求 :可能需要对源代码进行重构,以提供更好的并行度和吞吐率。

  3. 时序问题 :自动综合可能导致时序违规。设计者可以通过提供时序约束、优化设计逻辑和结构来解决。

  4. 功耗问题 :降低功耗可能需要考虑时钟频率、数据路径长度、存储资源等因素。可以通过综合选项和代码优化来降低功耗。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多次迭代综合过程,直到找到满足所有设计要求的硬件实现。这也说明高层次综合并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涉及多次优化和调整的迭代过程。

结语

高层次综合是现代FPGA设计的重要工具,它简化了从高级语言到硬件实现的转换流程,同时提供了丰富的优化手段。通过理解综合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以及如何进行控制和优化,设计者可以更高效地开发出性能更优的FPGA应用。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性能评估与仿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工具和方法评估和优化HLS生成的硬件结构。

5. 性能评估与仿真

性能评估与仿真是Vitis HLS工作流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它们确保了设计满足其性能指标,同时提前揭示和修正了可能存在的缺陷。本章节将详细介绍性能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指标、工具和方法,以及不同种类的仿真选择和仿真环境的搭建。

5.1 性能评估的重要性

5.1.1 评估指标与性能瓶颈分析

在FPGA设计中,性能评估通常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指标:延迟(latency)、吞吐量(throughput)和资源使用率(resource utilization)。延迟指的是从输入到输出数据处理完成的时间,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而资源使用率则反映了FPGA内部资源的占用情况,包括逻辑单元、寄存器、RAM块等。

为了评估设计的性能,工程师需要确定哪些指标最为关键。例如,在实时数据处理的应用中,低延迟可能是最重要的。而在大数据应用中,高吞吐量可能是首要关注点。评估指标的确定需要基于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

性能瓶颈的分析是性能评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瓶颈分析,工程师可以定位到性能不佳的具体环节,例如某个特定的函数或数据路径。随后可以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来解决瓶颈问题。

5.1.2 性能评估的工具与方法

性能评估可以使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包括Vitis HLS内置的分析工具、第三方仿真软件以及基于硬件的实际测试。Vitis HLS提供了详尽的报告功能,可以生成时序报告、资源使用报告和性能分析报告,为性能评估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

仿真软件如ModelSim或Vivado Simulator可以用来进行功能仿真与时序仿真。功能仿真主要关注逻辑功能的正确性,而时序仿真则考虑了时钟周期和信号延迟等时序因素。此外,基于实际硬件的测试是性能评估的最终阶段,它能够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验证设计的性能。

5.2 仿真的种类与选择

5.2.1 功能仿真与时序仿真

功能仿真关注于验证FPGA设计的逻辑功能是否符合预期,不考虑时钟周期或延迟。它通常在设计阶段早期进行,用以确保算法逻辑的正确实现。功能仿真可以通过编写测试台(testbench)来实现,测试台生成输入信号激励设计,并检查输出信号是否符合预期。

时序仿真则考虑了FPGA内部的实际时序信息,包括延迟和时钟域交叉。时序仿真是设计优化阶段的重要步骤,它确保了设计在实际硬件上运行时能正确满足时序要求。与功能仿真不同,时序仿真通常更加耗时,因为它需要模拟每一个时钟周期的行为。

5.2.2 仿真环境的搭建与使用

仿真环境的搭建需要准备多个组件:首先是测试台,它模拟了设计的输入和预期输出;其次是仿真工具本身,它可以是Vitis HLS集成的仿真环境,也可以是第三方工具;最后还需要被测试的设计代码。

搭建仿真环境的过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编写测试台,为设计提供输入信号,并定义期望的输出结果。
  2. 配置仿真环境,包括设置仿真工具的参数和时钟。
  3. 运行仿真,观察输出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4. 如果输出不符合预期,需要回到设计阶段修正代码,并重复仿真过程。

通过仿真,可以发现并修正设计中的错误,确保设计在实际部署前的功能正确性和性能达标。

为了更好地理解性能评估与仿真的流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块和性能评估的逻辑分析:

// 示例代码:一个简单的加法器模块void adder(int a, int b, int *sum) { *sum = a + b;}

代码逻辑分析

该代码段定义了一个名为 adder 的函数,它接受两个整数参数 a b ,以及一个指向整数的指针 sum 。函数的功能是计算 a b 的和,并将结果存储在 sum 指向的内存地址中。

在进行性能评估时,我们可以首先进行功能仿真,确保对于任意输入的 a b adder 函数的输出都是正确的。接下来,在进行时序仿真时,我们关注的是 adder 函数在特定的时钟周期内是否能够完成计算,并将结果返回。此时,我们可能会调整代码以提高其性能,例如,通过流水线技术减少延迟或增加吞吐量。

在性能评估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借助Vitis HLS提供的报告工具,来查看资源消耗情况和时序分析报告,以进一步指导优化工作。

通过这样的分析和优化,我们可以确保设计在性能上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的开发和部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 优化迭代过程

在 FPGA 开发领域,优化迭代过程是确保最终产品性能符合预期的关键步骤。本章将深入探讨优化策略与方法,并分析迭代开发的流程与管理。

6.1 优化策略与方法

优化是 FPGA 开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包含代码级别的细节调整,也包含系统级别的设计考量。

6.1.1 代码级别的优化技巧

代码级别的优化主要关注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时延以及提升时钟频率。常用的优化技巧包括:

  • 循环展开:减少循环控制开销,提高处理速度。
  • 函数内联:减少函数调用开销,但可能会增加资源消耗。
  • 数组打包与分割:优化内存访问模式,减少对内存的依赖。
  • 位宽优化:根据需要减少不必要的位宽,降低资源占用。
  • 并行处理:增加并行性可以有效提升性能,但需注意资源使用。

优化通常需要结合工具进行分析,例如使用 Vivado 的报告和分析工具来查看资源占用和性能瓶颈。

// 循环展开示例void optimized_loop(int *a, int size) { int i; for(i = 0; i < size; i += 4) { a[i] *= 2; a[i+1] *= 2; a[i+2] *= 2; a[i+3] *= 2; }}

6.1.2 系统级别的优化考量

系统级别的优化需要从整体设计出发,考虑资源分配、数据路径优化、接口设计等。以下是一些系统级别优化的常见方法:

  • 多级流水线:通过设计流水线来平衡各个阶段的负载,提高整体吞吐率。
  • 资源共享:通过共享资源(如加法器、乘法器等)来减少整体资源占用。
  • 重排数据流:优化数据访问顺序,降低延迟和提升吞吐率。
  • 时钟域划分:合理规划不同模块的时钟域,降低时钟网络资源消耗。

系统级优化往往需要更多的设计经验,以及对整个系统性能的深入理解。

6.2 迭代开发的流程与管理

迭代开发是为了逐步完善系统性能而采取的开发模式。这要求设计者在每个迭代中都进行计划、监控、评估和调整。

6.2.1 迭代过程的计划与监控

有效的迭代开发需要明确的计划,包括每个迭代的目标、预计完成时间以及所需资源。监控迭代进度和性能指标是必要的,可以使用各种监控工具来跟踪项目进度,如 Jira、Gitlab CI 等。

  • 目标设定:明确每轮迭代需要达成的性能指标。
  • 时间规划:为优化任务划分合理的时间段。
  • 资源分配:合理安排团队成员的工作,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迭代过程的文档记录非常重要,它有助于项目成员理解迭代目标和进度。

6.2.2 成果验证与风险管理

每次迭代完成后,必须验证优化的成果是否符合预期。这通常涉及测试、仿真以及实际硬件测试。如果优化未达到预期效果,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优化策略或考虑其他设计方案。

风险管理是迭代开发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随着项目进展,新出现的问题可能会影响项目进度。因此,需要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制定应对策略。

  • 风险识别:分析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技术难题、时间延误等。
  • 风险评估:估计每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的影响程度。
  •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的大小制定减轻措施,如增加测试、调整资源分配等。

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团队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快速响应,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Vitis HLS是Xilinx推出的高级综合工具,用于使用高级语言设计FPGA应用程序。它简化了FPGA开发流程,支持C/C++/SystemC语言,并提供了从源代码编写到IP核生成的完整工作流。此工具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和可读性,还扩展了FPGA应用范围,使得非硬件背景的工程师也能参与设计。本课程涵盖了Vitis HLS的关键工作步骤,如性能评估与优化迭代,是学习FPGA设计的重要资源。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