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
公有链(public chain)
公有链是什么?
全网公开,无用户授权机制的区块链,称为公有链。 与传统分布式系统的C/S , B/S或三层架构不同,比特币系统基于P2P网络,所有节点对等,且都运行同样的节点程序。
节点程序总体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前台程序,包括钱包或图形化界面;另一部分是后台程序,包括挖矿、区块链管理、脚本引擎及网络管理等。 区块链管理:涉及初始区块链下载、连接区块、断开区块、校验区块和保存区块,以及发现最长链条的顶区块。
内存池管理:即交易池管理。节点将通过验证的交易放在一个交易池中,并准备好将其放入下一步挖到的区块中。
邻接点管理:当一个新比特币节点初始启动时,它需要发现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并与至少一个节点连接。
共识管理:比特币中的共识管理包括挖矿、区块验证和交易验证规则。比特币采用PoW共识机制,依赖机器进行哈希运算来获取记账权,同时每次达成共识需要全网共同参与运算,允许全网50%节点出错。
密码模块:比特币采用RIMEMD和SHA-256算法及Base-58编码生成比特币地址。
签名模块:比特币采用椭圆曲线secp256k1及数字签名算法ECDSA来实现数字签名并生成公钥。
脚本引擎:比特币的脚本语言是一种基于堆栈的编程脚本,共有256个指令,是非图灵完备的运算平台,没有能力计算任意带复杂功能的任务。
C/S架构和B/S架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两部分。服务端存储数据库内容,并在客户端上安装相应软件。C/S 结构按照架构分为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
双层结构中的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部署在客户端,主要提供用户界面,接受用户提交的请求,并将用户请求发送至服务端,申请数据库服务。数据层则部署在服务端,负责数据库的业务处理,包括查询数据库、排序、索引等操作,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结果返回客户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双层 C/S 结构存在很多局限性,如客户端负载重、服务器的性能无法满足要求等。此外,一旦系统需求发生变化,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应用程序都需要变更,给维护和升级带来极大不便。
B/S(Browser/Server)架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客户端是指Web浏览器。在B/S架构中,主要业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极少数事务逻辑在浏览器中实现,减轻了客户端的压压力。因此,B/S架构被认为是瘦客户端。B/S架构的系统无须特别安装,只有Web浏览器即可。同时,B/S架构较C/S架构的应用维护和升级有较大的便利。
三层架构: 为了满足更大规模的客户机群和服务器群的业务需求,开发了一个三层体系结构,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将双层结构中客户端的业务逻辑层迁移出来,客户端只保留表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