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文档 > 华为云Flexus+DeepSeek征文|两种部署方式的保姆级教学+如何畅用Dify平台配置自己的工作流_dify配置deepseek,建立本地知识库和智能体,详细步骤

华为云Flexus+DeepSeek征文|两种部署方式的保姆级教学+如何畅用Dify平台配置自己的工作流_dify配置deepseek,建立本地知识库和智能体,详细步骤

前引:快速部署高效的语言模型(LLM)平台成为开发者与企业的迫切需求。华为云Dify-LLM应用平台,结合DeepSeek大模型推理服务与Flexus云服务的强大支持,为开发者提供了一键部署的便捷解决方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开发者,都能通过这一平台轻松构建、测试和优化AI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华为云Dify平台的“快速搭建”功能,结合实际操作步骤和开发实践,带你体验从部署到应用的全流程,开启AI开发的无限可能! 正文开始,全途高潮,希望1W字的测评对你有帮助!本文更适用于新手!完全是零障碍基础教学哦!

目录

一:华为云Dify-LLM平台简介

(1)平台概述:

(2)技术优势:

(3)适用场景:

二:体验保障

三:开通DeepSeek大模型的商用流程

(1)详细操作指南:

(2)注意事项:

(3)开通-使用体验:

四:云服务单机介绍

五:华为云云服务器单机部署

(1)准备工作:

(2)部署教程:

(3)部署心得:

六:华为云CCE高可用介绍

七:CCE高可用部署

(1)准备工作:

设置桶

设置委托

委托授权

设置秘钥

(2)部署教程:

(3)部署心得:

八:使用Linux命令捕捉部署的服务器性能

(1)可查看性能范围:

(2)命令说明: 

(3)Linux命令安装插件:

(4) 命令使用效果:

九:CCE部署的监测性能:Linux+集群

(1)监控参数:

(2)监控方法:

(3)Linux命令版监控:

(4)集群监控:

十:完成Dify-LLM的登录

十一:添加华为云平台DeepSeek模型

模型添加体验:

十二:新手如何搭建智能Agent

十三:新手如何搭建智能聊天助手

十四:如何配置知识库助手

测试:

十五:新手如何自定义完整工作流

十六:对比云服务单机部署与CCE高可用部署 

十七:如何删除资源停止计费

十八:平台优势

十九:全程体验推荐建议

二十:未来展望:AI开发的无限可能


一:华为云Dify-LLM平台简介

(1)平台概述:

华为云Dify-LLM平台是一个专为AI开发者设计的云端机器学习平台,旨在通过集成化的工具和服务,简化大语言模型(LLM)的开发、部署和优化流程!

该平台结合了华为云强大的计算能力和DeepSeek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持从模型训练到应用落地的全流程管理。Dify-LLM平台的核心亮点是其“一键部署”功能,通过自动化配置和资源管理,开发者无需深入了解复杂的底层技术即可快速构建高效的AI应用。此外,平台整合了弹性公网IP(EIP)、负载均衡器(LB)、云监控等服务,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为初学者和资深开发者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开发环境~

(2)技术优势

华为云Dify-LLM平台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技术支持,为开发者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例如:

高效性:通过“一键部署”功能,平台大幅简化了模型部署的复杂流程,自动完成算力分配、环境配置和初始化,显著缩短开发周期

·

可扩展性:依托华为云Flexus服务,平台支持弹性扩展和高性能计算,能够应对从小型实验到大规模企业级应用的各种需求

·

易用性:平台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和详细的文档支持,即使是AI开发新手也能快速上手,轻松完成模型配置和测试

·

多功能集成:Dify-LLM无缝整合了云监控、安全组等华为云服务,确保应用运行稳定,同时支持多种AI任务的定制化开发

·
这些优势使得Dify-LLM平台成为开发者快速构建AI应用的理想选择,降低了技术门槛,提升了开发效率(下面会重点介绍它的一键部署功能)!

(3)适用场景

华为云Dify-LLM平台的灵活性和强大功能使其适用于多种行业和场景,如以下典型的应用案例:

智能客服:通过部署DeepSeek大模型,开发者可以快速构建智能客服系统,支持自然语言交互,自动解答客户咨询,提升服务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

大数据分析:平台支持处理海量数据,适用于企业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任务,帮助用户从复杂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洞察,优化决策流程

·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Dify-LLM能够将AI模型部署到边缘设备,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监控等物联网场景

·

企业级AI应用:无论是金融领域的风险评估、医疗领域的辅助诊断,还是制造业的智能优化,Dify-LLM都能通过定制化开发满足企业多样化的智能化需求

·
这些场景展示了Dify-LLM平台在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广泛适用性,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空间,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二:体验保障

打开控制台我们可以看见下面这样一种给人很放心的感觉:

主要体现在操作界面的简洁而不失技术感,费用成本清晰可见,资源部署数量直接展现出来,这解决了新手小白担心会因为“偷偷”扣费产生的焦虑,对自己部署的资源清晰可见,随时可关,可以放心的去了解个个功能,贴合人心!

 还有它的安全监控,实时为开发者们保驾护航,包括云服务监控、网络监控等等各种保护

三:开通DeepSeek大模型的商用流程

(1)详细操作指南:

(1)新人需要先去登录完成认证

 (2)登录认证之后就可以打开ModelArts Studio控制台了

(3)然后选择在左边功能栏选择在线推理,之后就可以看见AI模型了,点击开通,体验即可!

(4)也可以领取免费的额度进行体验

(5)如果看见上面这样的提示,需要授权,否则后面搭建AI、部署时可能会失败

(2)注意事项:

商用版的模型开通之后只要不使用是不会计费的,旁边有免费的可以体验,计费规则如下参考:

(3)开通-使用体验:

开通体验迅速,两步即可完成,且AI模型的使用体验很快,能做到输出秒答的效果,回答内容很符合问题以及预期效果,在使用中没有出现跑题的现象,回答逻辑紧密,文本生成也有温度!

四:云服务单机介绍

华为云Dify-LLM单机服务以“一键部署”为核心特色,简化了从模型配置到应用上线的全流程

弹性云服务器ECS介绍

开发者无需深入管理底层算力资源,只需通过直观的平台界面选择DeepSeek大模型,系统即可自动完成环境初始化、算力分配和模型加载。此外,服务集成弹性公网IP(EIP)、负载均衡器(LB)和云监控功能,确保单机部署的应用具备高可用性和稳定性。平台还支持实时性能监控和灵活的参数调整,满足多样化的AI开发需求,如自然语言处理、数据分析和智能交互等~

五:华为云云服务器单机部署

(1)准备工作:

需要在华为云费用中心充值10元左右,避免部署失败哦!

(2)部署教程:

(1)点击单机部署

(2)支持默认模板,可以选择下一步

(3)加密、版本都可以自选,但是要注意密码的格式是否正确

(4)回滚可以打开,避免失败重新开始,这里的删除可以不用开(自选)

(6)检查配置,点击创建执行计划

(7)待创建成功,开始部署,执行计划

(8)待10分钟左右,会显示部署完成,在“输出”可以查看IP

(3)部署心得:

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部署过程简洁不复杂,且门槛低,基本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一遍成功的,当然这离不开它的一键部署特性,否则用户需要配置各种资源,对于小白很不友好,一键部署花的时间如果换做传统的话,那对新手来说复杂性太高,开发者可将精力聚焦于应用逻辑而非底层配置。无论是中小企业快速构建AI原型,还是大型企业优化复杂业务流程,Dify-LLM单机服务都能提供可靠支持!

六:华为云CCE高可用介绍

华为云CCE(Cloud Container Engine)是一个高性能、可扩展的容器管理平台,为AI应用(如Dify-LLM平台部署DeepSeek大模型)提供强大的高可用支持!

CCE集群介绍

CCE通过多层次的架构设计和自动化管理功能,确保容器化应用的稳定性、弹性和连续性,满足企业级AI开发和商业化部署的高可靠性需求。结合Dify-LLM平台的“一键部署”功能,CCE的高可用特性能够进一步优化DeepSeek大模型的运行环境,保障应用在高并发、复杂场景下的稳定运行,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技术保障!

华为云CCE通过以下功能实现高可用,为Dify-LLM平台和DeepSeek大模型的部署提供坚实保障:

多可用区(AZ)部署:CCE支持跨可用区的集群部署,将容器化应用分布在多个物理隔离的数据中心。即使某个可用区发生故障,系统仍能通过其他可用区继续提供服务,确保Dify-LLM平台的AI应用零中断

·

负载均衡与弹性扩展:CCE集成负载均衡器(LB),自动分配流量到健康节点,结合弹性伸缩功能,根据DeepSeek模型的推理需求动态调整计算资源,应对流量高峰,确保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

自动故障恢复:CCE内置容器健康检查和自动重启机制,当检测到节点或容器故障时,系统会迅速迁移工作负载到健康节点,保障Dify-LLM平台运行的DeepSeek模型持续可用

·

云监控与实时告警:通过华为云云监控服务,CCE提供实时的性能监控和告警功能,开发者可随时掌握Dify-LLM平台和DeepSeek模型的运行状态,及时优化系统性能

·

安全隔离:CCE支持安全组和网络ACL配置,为Dify-LLM平台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确保AI应用的数据安全和高可用性

七:CCE高可用部署

(1)准备工作:
设置桶

可以直接在控制台搜索:桶,接下来左边功能区找到“桶列表”,没有桶则需要创建新的

桶的配置可以选择低频,减少费用

这里的桶名称就是我们后面要使用的,可以复制名字放在一个地方方便直接使用,注意避免多复制到空格,可以点击它,右上角有一个“复制”按钮,直接复制

设置委托

在搜索栏搜索委托 rf_admin_trust ,没有则需要创建并且需要检查权限

委托名设置为: rf_admin_trust ,选择云服务、RFS资源编排(很重要)

一定要点击立刻授权,因为这也很重要,需要权限才行

搜索:Tenant Administrator 这个权限添加

选择所有资源

选择完成即可,后面只需要勾选这个委托,可以退出页面

委托授权

上面我们创建了委托,还需要授权,打开云容器引擎CCE,授权

设置秘钥

主页控制台搜索:“我的凭证”

创建秘钥,注意秘钥只出现一次,最后在创建之后下载下来,这样也方便多次查看

可以下载在桌面,前20位就是秘钥ID,后40位就是秘钥,注意中间有一个逗号不要复制进去

(2)部署教程:

(1)点击高可用部署

(2)选择默认模板,支持下一步

(3)这里配置密码只需要注意格式即可,而下面的桶名称、秘钥、秘钥ID需要单独教学

桶名称:我们在“准备工作”已经获取了一个桶,可以先跳转到上面创建桶,然后粘贴过来即可

秘钥、秘钥ID:同样在“准备工作”已经创建秘钥了,ID只有20位、秘钥40位,注意之间没有空格哦!

委托:注意委托是需要授权使用的

(4)建议打开回滚,记得勾选委托

(5)创建执行计划,然后点击创建

(6)大概几秒时间会显示创建成功,然后点击部署、执行

(7)待18分钟~20分钟左右,开始部署,如果出现“回滚”那么就出错了,需要查看错误原因

(8)妥善保管好“输出”里面的IP,这个后面登录Dify需要用到

(3)部署心得:

基于华为云的高可用部署架构,我深刻感受到其在稳定性和灵活性上的出色表现。例如:架构通过虚拟私有云(VPC)实现网络隔离,让我能轻松为不同业务模块划分独立的安全空间,极大降低了潜在风险。NAT网关和负载均衡(LB)的组合更是让人安心,流量分发得当,系统始终保持高可用,即使面对突发流量也能从容应对,单点故障几乎无处藏身~

在实际部署中,云服务器(ECS)弹性扩展能力让我印象深刻。业务需求变化时,资源可以快速调整,完全不用担心性能瓶颈。搭配Dify服务和RDS for PostgreSQL数据库,数据处理和存储既高效又可靠,响应速度快得让人放心。最让我省心的是华为云提供的智能化管理工具,自动化部署、一键部署和监控功能大大减少了运维的繁琐工作,仿佛有一支“隐形团队”在背后支持我一样,很放心!

总的来说,这次部署体验让我感受到华为云架构的强大之处——不仅稳如磐石,还灵活易用。无论是快速搭建还是长期维护,它都能提供一个可靠、可扩展的解决方案,真正让技术人员把精力放在业务创新上,而不是被基础设施拖后腿,最赞的还是它的一键部署特性,快捷而灵活!

八:使用Linux命令捕捉部署的服务器性能

(1)可查看性能范围:

CPU使用率:查看CPU是否空闲或过于繁忙

内存使用率:监控内存是否充足

磁盘使用率:监控磁盘空间是否即将耗尽

磁盘读写速率(IOPS):分析磁盘性能瓶颈

网络入/出带宽:查看公网或内网流量情况

GPU使用率/显存使用率

(2)命令说明: 

华为云云服务监控 :这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测量工具,采用图形化趋势分析

(先安装插件,再执行云监控)

(3)Linux命令安装插件:

(1)需要已经部署成功的云服务器

 (2)然后去云服务控制台,点击弹性云服务器,点击上面的Flexus实例或者直接搜索也行

(5)立刻登录

(6)先输入root,然后回车,再输入部署设置的密码(注意:密码的输入不会显示)再回车

(7)这样的界面下,我们需要回到云监控服务复制 Linux 的执行命名

(8)点击弹性云云服务器,点击“开始详细监控”,点击 Linux,复制下面的执行命名

(9)然后回到登录界面,点击左上角的复制粘贴,粘贴命名然后发送

(10)这样就表示成功了,然后等待3~5分钟,就可以开始查看部署性能了

(4) 命令使用效果:

注意:执行步骤需要在插件安装成功之后才可以操作!

(1)登录华为云控制台

(2)在云监控服务,找到弹性云服务,查看监控指标

(3)点击“监控”,点击“操作系统监控”,这样就可以查看部署的服务器实时性能参数了

九:CCE部署的监测性能:Linux+集群

(1)监控参数:

工作负载状态:您的应用是否都在正常运行 

节点列表:列出集群中所有的云服务器节点,每个节点的状态、IP、CPU和内存的分配率

集群资源概览:整个集群总的CPU、内存的 请求量和 限制量

CPU使用率、内存、磁盘I/O、网络带宽等

(2)监控方法:

(1)直接使用华为云监控控制台是最直观、最集成、最快捷的方法

(2)使用云服务引擎CCE监测CCE节点信息

下面分别进行教学:云监控和云服务引擎

(3)Linux命令版监控:

(1)先确保插件安装成功,可以参考:“云服务单机性能监控里面的“安装插件”方法”

(2)搜索“Flexus云服务”,然后点击“Flexus X实例”,再点击已经部署成功的对象

方法与“云服务单机”监控的方法一致,我就不重复了!先安装插件->再进入Flexus X实例监控

(4)集群监控:

(1)进入云服务引擎,找到集群管理

 (2)点击集群管理,可以查看已部署的集群

(3)左边工作栏找到“节点管理”,再点击“节点”->“监控”

 (4)可以点击“查看更多数据”,就可以观察集群的性能图形化分析

十:完成Dify-LLM的登录

在上面不管是单机部署还是高可用部署,只要部署成功都会在“输出”给你一个IP,我们复制IP在浏览器打开,注意保管好个人IP,不要泄漏

(1)复制之后浏览器打开IP

(2)输入邮箱密码

(3)当登录进去就可以开始后面的步骤了

十一:添加华为云平台DeepSeek模型

我们后面搭建的AI、工作流需要这里添加的模型作为基础,所以需要确保自己必须添加成功

(1)点击右上角的设置

(2)在模型供应商找到下面这个模型,点击添加

(3)接下来你会看见这个页面,选择LLM,接下来分别教程如何获取秘钥、名称、地址

名称、地址的获取:

打开ModelArts Studio控制台,左边功能区选择在线推理,点击已开通的模型,点击调用说明

在右边选择OPenAI,下面显示的就是名称、地址,复制粘贴过去即可

 秘钥的获取:
同样在ModelArts Studio控制台,左边功能区选择在API管理,再点击创建秘钥

自己设置秘钥的信息,注意创建之后秘钥之会显示一次,注意复制保存,粘贴在刚才配置栏

 (4)完成复制粘贴之后,其它配置可以不管,我们点击保存

(5)在最上面看到下面这样,就表示添加成功了

注意:以下所有模型的搭建都需要这里添加的作为基础,所以必须要确保添加成功 

模型添加体验:

从部署成功获取IP完成Dify登录

再到添加模型的过程中,没有感到复杂繁琐,尤其在模型供应商的这个界面下,我看到这么多模型时,来了很多兴趣,想一个个都试一下!整个画面既有技术性又不失风度!这对于用户来说在视觉上就有一种很好的帮助,画面简洁、易操作!

十二:新手如何搭建智能Agent

(1)回到登录之后的主页,我们点击设置

(2)选择Agent,完成名字设置,名字是随意的,然后点击创建

(3)接下来要给Agent一些提示,我们点击生成

(4)左边对话框输入个性化提示词,然后生成提示词,点击应用

(5)左边半区的配置是自己“可选”的,包括设置温度这些,右边可以预览效果

         在左边的“上下文”是支持导入文档的,作为AI的指定知识补充

文档支持TXT、MARKDOWN、MDX、PDF、HTML、XLSX、XLS、DOCX、CSV、MD等

(6)确认配置之后,先在右边点击发布、更新、运行即可,使用的时候在工作台可以找到

十三:新手如何搭建智能聊天助手

(1)点击创建空白应用

(2)选择聊天助手,名字可以随意设置,点击创建

(3)点击生成提示词,然后左边输入框输入提示词,比如:“一个翻译助手”,点击生成应用

(4)点击确定

(5)左半区的功能可以自选,右边可以预览效果,例如:“hello”->“你好”

(6)没有问题之后,点击发布->更新->运用,后面点击工作室就可以使用了

十四:如何配置知识库助手

(1)我们选择知识库,点击创建添加

(2)导入个性化文本文档提供指定知识

文档支持TXT、MARKDOWN、MDX、PDF、HTML、XLSX、XLS、DOCX、CSV、MD等

(3)可以使用默认配置,也可以自己设置一些变量,没问题了就点击保存

(4)点击前往文档查看文本状态

(5)这样就表示已经添加成功了,后面配置AI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添加这个文档

测试:

 Agent调用文档测试:可以看到它可以将文档作为知识库搜索内容

十五:新手如何自定义完整工作流

(1)选择导入DSL文件

(2)复制下面的USL直接粘贴即可,点击创建

https://documentation-samples.obs.cn-north-4.myhuaweicloud.com/solution-as-code-publicbucket/solution-as-code-moudle/building-a-dify-llm-application-development-platform/workflow/DeepSeek_searXNG%E8%81%94%E7%BD%91%E6%90%9C%E7%B4%A2_%E7%9F%A5%E8%AF%86%E5%BA%93.yml

(3)在工作流中找到知识检索,点击右边的“+”,添加文档

文档支持TXT、MARKDOWN、MDX、PDF、HTML、XLSX、XLS、DOCX、CSV、MD等

(4)添加成功之后我们可以看见下面这样的显示

(5)然后找到“搜索”,选择授权,单机部署和高可用的授权设置不一样,注意区别

(6)选择联网搜索插件,单击授权按钮,并添加URL。单机版部署填写Dify服务器私网IP:http://{ECS私网IP}:8080高可用部署填写URL:http://searxng:8080。如下图所示,单击“保存”后,即可设置成功。(ECS私网IP是部署Dify的虚机的内网ip,如连接不通,请检查虚机的安全组是否放通8080端口号)

如果你是单机部署的云服务器,私网IP的获取方法:

(7)在工作流中找到这种具有黄色感叹号的,这表示要切换模型,切换操作如下

(8)继续找这种具有黄色感叹号的,和上面一样的操作,进行切换模型(切换的模型就是我们刚才对接添加的)

(9)清除完所有带黄色感叹号的之后,也没有其它问题之后,我们点击发布

(10)在工作室我们可以看到配置的工作流开始使用了

十六:对比云服务单机部署与CCE高可用部署 

首先是直接架构的区别:

云服务器单机版本:

CCE高可用版本:

其次在性能、成本、可靠性、运维、部署上,小编做出了如下详细对比,希望对你有帮助:

特性 云服务单机部署  CCE高可用部署 复杂度 极低:配置简单,通常仅需选择一台ECS实例,一键部署功能通常首先针对单机场景,实现秒级启动 较高:涉及容器化(Docker)、Kubernetes集群概念(Master/Worker节点、Pod、Service、Ingress等) 需要配置多可用区、负载均衡、存储卷等。但华为云的托管CCE服务已大大简化此过程 成本 最低:仅需一台ECS实例的费用,适合开发测试或初期预算有限的项目 较高:通常需要多台ECS作为集群节点。额外涉及负载均衡(ELB)、高可用数据库(RDS)等服务费用 可靠性与可用性 :存在单点故障风险。ECS实例一旦发生故障(硬件、操作系统等),服务将完全中断。无自动故障恢复能力 极高:通过多节点、多可用区(AZ)部署,实现故障冗余。Kubernetes自动调度和健康检查,当某个Pod或节点失效时,可自动迁移或重启,确保服务不中断。结合ELB实现流量分发,提高整体可用性 弹性与扩展性 :只能通过升级ECS实例配置(垂直扩容)或手动新增ECS实例来扩展。无法灵活应对流量峰谷 极强:水平扩容:通过HPA (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 实现根据CPU利用率或QPS自动伸缩Pod数量。节点自动伸缩:根据集群负载自动增加或减少节点数量。轻松应对业务流量的潮汐变化,资源利用率更高 管理与运维 简单:直接管理操作系统和应用。运维主要集中在单台服务器的日常维护 复杂但自动化程度高:需要理解Kubernetes运维,如Pod管理、日志收集、监控告警等。- 但Kubernetes提供了强大的自动化能力,如滚动更新、版本回滚,大大减轻了手动运维负担。华为云托管CCE进一步降低了Kubernetes集群本身的运维压力 适用场景分析 开发测试环境:快速搭建验证。个人项目/博客:流量小,对可用性要求不高。 小型应用:业务量小,预算有限的场景。概念验证 (PoC):快速原型开发 生产环境:对可用性、可靠性和扩展性有严格要求的关键业务系统。高并发/高流量应用:需要应对大量用户访问的场景。微服务架构:将应用拆分为多个独立服务,易于管理和部署。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CI/CD):容器化和K8s天然支持快速迭代和自动化部署 Dify部署视角 Dify的一键部署通常会先提供单机模式,以便用户快速启动并测试其AI应用功能 Dify AI应用投入生产、需要承载大量用户访问或保障服务不中断时,应考虑将其部署到CCE高可用集群

那么如何选择这两种部署方式呢?

选择单机部署:意味着以极低的启动成本和最快的部署速度换取初期便捷性。它非常适合快速验证想法、开发测试或预算有限的个人/小型项目

选择CCE高可用部署:则意味着投入更高的初始成本和学习曲线,来获得企业级的可靠性、强大的弹性伸缩能力和更高效的运维自动化。对于需要持续运行、承载真实用户流量、或采用微服务架构的AI应用(如Dify用于商业服务),CCE是毋庸置疑的首选

十七:如何删除资源停止计费

(1)在控制台搜索栏搜索“资源编排”打开

(2)然后点击“资源栈”,在这里面可以看到已经部署成功的资源

(3)如果要停止计费,点击“删除”即可

十八:平台优势

华为云平台在AI部署和搭建方面提供了领先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小编个人提供的基于本次华为云优势体验感觉如下:

强大的AI计算能力:

多样化的算力支持:提供从通用GPU到自研的Ascend(昇腾)系列AI芯片,以及FPGA等多种AI计算资源,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复杂度的AI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最适合的计算硬件,获得最佳的性能和成本效益

·

高效的AI开发与管理平台:

丰富的AI开发框架与工具链:支持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并提供自研的MindSpore等高效AI开发框架,以及ModelArts等全流程AI开发平台。这大大简化了AI模型的开发、训练、部署和管理过程,降低了AI开发的门槛,提升了开发效率

全托管式AI服务:提供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模型评估到模型部署的全托管式AI服务。用户无需关注底层基础设施的运维,可以更专注于AI核心算法和业务创新

·

智能化的云计算基础设施:

弹性伸缩与高可用性:基于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AI资源可以按需弹性伸缩,应对业务高峰,确保AI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结合华为云的大数据服务、分布式存储和高速网络,为AI模型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为大规模AI训练提供坚实基础

·

端到端的安全与可靠性:

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提供覆盖数据、网络、应用、平台和管理等多层面的安全保障,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确保AI模型和数据的安全可靠

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凭借华为在ICT领域的深厚积累,提供稳定、可靠、高性能的云环境,为AI应用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华为云提供了从单机到CCE的平滑过渡路径,并且通过其托管服务(如CCE Turbo)以及一键部署的简化方案,不断降低高可用部署的门槛,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触容器技术的用户,也能逐步实现高可用架构的搭建 !

十九:全程体验推荐建议

初次接触华为云,其界面给我的感觉是专业且布局清晰。在整个Dify部署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其提供的一键部署特性!这真的极大地简化了部署流程!对新手是很友好的

过去,我可能需要手动配置云服务器(ECS)、网络(VPC)、弹性公网IP(EIP)、负载均衡(ELB)等一系列服务,每一步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细致的操作。但这次,通过华为云的解决方案,这些底层基础设施的配置几乎被完全抽象化了,我只需点击几下,一个具备基本网络和算力环境的Dify实例就能迅速拉起,过程也就10来分钟。这种开箱即用的感觉,对于希望快速验证AI想法、但又不想深陷于繁琐基础设施配置的开发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好吧!

过程中,我留意到Dify与华为云的Flexus服务结合,以及其背后对DeepSeek等AI能力的利用,这表明华为云在AI领域不仅提供算力,更在构建完整的AI应用生态。虽然是一键部署,但平台也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例如可以选择是否额外配置弹性IP和负载均衡,这让我既能快速上手,也能在需要时进行更细致的定制。整个体验下来,流程顺畅,反馈及时,让我对华为云的便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是小编的一些个人建议针对本次开发:

充分利用“一键部署”功能: 对于云服务新手或希望快速验证AI应用概念的用户,强烈建议优先使用华为云提供的各类一键部署方案。它们能显著降低入门门槛和部署时间,让您将更多精力集中在业务逻辑和AI模型本身,这对于新手需要的是逻辑而不是注重各种资源的配置!

关注资源配置与成本: 尽管“一键部署”非常方便,但在选择服务套餐和配置弹性IP、负载均衡等额外资源时,仍需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进行考量。华为云提供了透明的费用估算,建议提前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小编在本次测评用了大概70元,还是很经济的!

探索AI能力与生态集成: 华为云在AI方面投入巨大,例如Flexus和与Dify的集成。建议用户不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层面,更要深入挖掘其提供的AI能力,如AI模型市场、各种API服务等,这将极大丰富您的应用功能,选择华为云的一键部署,绝对没有错的!

积极参与社区与学习: 像CSDN上华为云相关的技术文章和社区讨论,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无论是部署实战、应用实践还是深入原理,都能在社区中找到答案和灵感,这对于提升使用效率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我们需要积极主动的和各位大佬打招呼请教!

二十:未来展望:AI开发的无限可能

如果我以后需要学习AI概念、部署云服务,那我一定选择华为云!下面是几点未来期望:

更深层次的AI原生集成: 期望未来能看到华为云平台提供更多深度集成且易于使用的AI原生服务。例如,除了AI计算资源,能否提供更多预训练模型、自动化模型训练与优化工具,甚至是垂直行业的AI解决方案,让开发者能够更专注于创新而非底层调优

·

更加智能化的资源管理与优化: 目前的“一键部署”已经很出色,未来是否能引入AI智能推荐,根据用户项目类型、预估流量等信息,自动推荐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包括实例类型、存储、网络等),并在运行过程中进行动态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性能

·

更完善的开发者生态与工具链: 期待华为云能继续加强开发者工具链的建设,提供更丰富的SDK、API、CLI工具,并与更多主流的开发框架和DevOps工具链无缝集成。同时,也希望看到更多成功案例和最佳实践的分享,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开发者社区

·

边缘计算与云边协同的深化: 随着AI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边缘计算将变得愈发重要。期望华为云能进一步深化其云边协同能力,提供更便捷的AI模型部署到边缘设备、边缘数据处理以及云端统一管理的能力,以满足未来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地方的需求

华为云在便捷性、AI能力整合以及开放生态方面已经展现出其强大的实力。相信在未来,它将继续作为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的重要力量!好了本文到此结束,期待你的留言讨论~

铜川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