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文档 > 我的云计算学习日志

我的云计算学习日志

《云计算学习日记Day1》—— 从零开始的云计算之旅
今天是系统学习云计算的第一天,记录了关于我的云计算学习,后续将每日更新我的笔记。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如果内容有遗漏和错误,还请大家多多指正和包涵,谢谢大家。

云计算介绍

知识点

服务器:能够为其他计算机提供更高级服务的电脑

-刀架式

-塔式

-机柜式

-刀片式

服务器尺寸单位

Unit——u

1u=1.75英寸=4.445cm

典型服务模式:C/S,Client/Server架构

-由服务器提供资源或某种功能

-客户机使用资源或功能

定义

云计算:

简单可以理解为很多台服务器组成的超级计算机,所有的app、应用、网站都依赖于云计算(云计算无所不能! 无限的性能-海量计算、无限的存储空间-大数据、坚若磐石-SRE高可用)

云计算工程师:

确保云端服务器安全、稳定运行的工程师

TCP/IP协议及配置

IP地址

类似于生活中的身份证号,标识网络中一台设备

组成:

32位二进制数组成,以“.”分割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是8个二进制数,再将8

个二进制数转换为一个十进制数,封顶11111111=255

IP地址的分类:只需要查看IP地址的第一个十进制数

  • A类:1~127 网络位+主机位+主机位+主机位
  • B类:128~191 网络位+网络位+主机位+主机位
  • C类:192~223 网络位+网络位+网络位+主机位
  • D类:224~239 组播(不重要)
  • E类:240~254 科研(不重要)
  • 子网掩码:网络位用255表示,主机位用0表示

例:

IP:192.168.1.1:在192.168.1.0网络(区域)下的编号位1的计算机

子网编码: 255.255.255.0=192.168.1.1/24(有24个网络位/24表示该IP地址有24个网络位)

网络地址: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变为0:192.168.1.0

广播地址:网络位不变,主机位最大:192.168.1.255

可用IP地址范围:192.168.1.1~192.168.1.254

DNS服务器

作用:

解析域名的服务

过程:

www.baidu.com → DNS服务 → 百度服务器(IP 100.200.10.11)

ping 命令:测试网络通信

ping 192.168.1.1 #测试与192.268.1.1计算机是否能通信

有去有回才算是一次ping操作

计算机网络

分类:广域网WAN、局域网LAN

广域网

  1. 范围:几十到几千千米
  2. 作用:用于连接远距离计算机网络
  3. 典型应用:Internet

局域网

  1. 范围:1千米左右
  2. 作用:用于连接短距离内计算机
  3. 典型应用:企业网、校园网

网络通信参考模型

OSI七层模型

分层思想:

  •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复杂问题简单化
  • 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参考模型:

应用层 直接和你交互的界面(淘宝、微信、支付宝等应用) 表示层 把数据“翻译”成通用格式(加密、压缩、转码等) 会话层 建立、维护、断开连接 传输层 确保数据完整送达 网络层 通过IP选择最佳路径,跨网络传输 数据链路层 在本地网络中直接传输(交换机、MAC地址等) 物理层 物理传输介质(网线、光纤、无线信号等)

TCP/IP五层模型

TCP/IP协议族的组成

应用层 HTTP、FTP、TFTP、SMTP、NTP、DNS 计算机 传输层 TCP、UDP 防火墙 网络层 ICMP、IP、SRP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VLAN、TRUNK 交换机 物理层 网卡

什么是协议?

  • 为了使数据可以在 网络上从源传递到目的地,网络上所有设备需要“讲”相同的语言
  • 描述网络通信中“语言”规范的一组规则就是协议

协议数据单元(PDU)

应用层 上层数据 传输层 TCP头部 上层数据 →数据段 网络层 IP头部 TCP头部 上层数据 →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 MAC头部 IP头部 TCP头部 上层数据 →数据帧 物理层 →比特流

交换机命令行配置

三个视图

用户视图→系统视图→接口视图

关系:

在用户视图中通过system-view命令进入系统视图

在系统视图中通过interface Ethernet 0/0/?命令进入接口视图

配置命令

  • 视图之间的转换
  • 配置主机名
  • 关闭日志信息提示
  • 查看交换机配置
  • 使用账户和密码登录终端
  • 配置控制台会话时间
  • 保存配置
  • 查看MAC地址表
  • 恢复出厂设置
  • 查看MAC地址表

视图之间的转换

system-view命令

system-view[huawei]  #由用户视图切换到系统视图

interface Ethernet 0/0/1 命令

[huawei]interface Ethernet 0/0/1[huawei-Ethernet0/0/1] #由系统视图切换到接口视图

quit 命令

[huawei-Ethernet0/0/1]quit[huawei]  #由接口视图返回到系统视图[huawei]quit  #由系统视图返回到用户视图

return 命令 —— 快捷键ctrl+z(快速返回到用户视图)

[huawei-Ethernet0/0/1]return  #由接口视图直接返回到用户视图

配置主机名

sysname (修改后的名字) 命令

在系统视图下完成

system-view  #由用户视图进入到系统视图[huawei]sysname LiuHaiZhen #输入更改名字的命令[LiuHaiZhen] #修改成功

关闭日志信息提示

undo info-center enable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实现关闭日志信息提示功能必须在系统视图下执行[LiuHaiZhen]undo info-center enable #关闭日志信息提示

查看交换机配置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命令

查看设备配置,按空格翻页,按回车换行,或者鼠标滚轮查看,按q退出

display 类的指令,可以在所有的视图下执行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在用户视图中执行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LiuHaiZhen]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在系统视图中执行[LiuHaiZhen]interface Ethernet 0/0/1 #进入接口视图[LiuHaiZhen-Ethernet0/0/1]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在接口视图中执行

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终端

AAA:这是Authentication(认证)、Authorization(授权)和Accounting(计费)的简称,是一种提供认证、授权和计费的安全管理机制。(三A认证)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LiuHaiZhen]aaa #进入账户管理视图#创建账户叫zhangsan,配置明文方式密码123[LiuHaiZhen-aaa]local-user zhangsan password simple 123#创建账户叫test01,如果账户已经存在,则修改配置,配置密文方式密码123[LiuHaiZhen-aaa]local-user test01 passwd cipher 123#查看设备配置,可以看到前两步进行的修改[LiuHaiZhen-aaa]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LiuHaiZhen-aaa]quit  #退出返回到系统视图#进入用户控制台接口[LiuHaiZhen]user-interface console 0[LiuHaiZhen-ui-console0]authentication-mode aaa #激活配置#然后使用快捷键ctrl+]退出系统,再回车重新登录,可以验证账户密码

取消用户名与密码的验证

system-view[LiuHaiZhen]user-interface console 0[LiuHaiZhen-console0]undo authentication-mode#然后使用快捷键退出系统,再回车重新登陆,可以验证

配置控制台会话时间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LiuHaiZhen]user-interface console 0 #进入用户控制台接口[LiuHaiZhen-console0]idle-timeout 3 #设置时间,单位是分钟

保存配置

防止因为断电等不可控因素导致数据的丢失

save #保存配置,必须是在用户视图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written to the device.Are you sure to continue?[Y/N]yInfo:Please input the file name.......... #直接按回车Now saving the courrent configuration to the slot 0.Save the configuration successfully. #看到successfully表示成功

查看MAC地址表

display mac-address 命令

display mac-address#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换机中,MAC地址保存的时间是300秒,所以过了300秒之后会消失#另外,会出现同一个接口对应几个不同的MAC地址的情况出现,这时MAC地址表会把它们都记录下来

数据链路层解析

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MAC地址

定义:用来识别一个以太网上的某个单独的设备或一组设备

IP地址需要在使用时自定义,而MAC地址(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不需要自定义,设备出厂时自带。mu

IP地址采用十进制,MAC地址采用十六进制,用来标识设备的唯一性,通常不可修改,全球唯一

例:54-89-98-57-4B-EA

前六位:供应商标识(HUAWEI)

后六位:供应商对网卡的唯一编号

以太网帧格式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目的地址 源地址 类型 数据 帧校验序列

以太网交换机

交换机工作原理

  • 学习:MAC地址表是交换机通过学习接受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来形成的
  • 广播:如果 目标地址 在 MAC地址表 中没有,交换机 就向 除接收到该数据帧的接口 以外的其他 所有 的接口 广播该数据帧
  • 转发: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表 单播转发 数据帧
  • 更新:交换机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是300秒,交换机如果发现 一个帧 的 入接口 和 MAC地址表中 源MAC地址 的所在接口 不同,交换机将 MAC地址 重新学习到 新的接口

也可以说是:

  • MAC地址学习
  • 交换机实现单播通信
  • 更新
  • 广播未知帧

交换机工作过程

例:PC1向PC4发送一个数据帧

  • 交换机LSW1接收PC1数据帧
    • 交换机LSW1查找MAC地址表
    • LSW1学习PC1的MAC地址
    • LSW1向除0/0/1外的其他所有接口发送广播
  • 交换机LSW2接收LSW1的数据帧
    • LSW2查找MAC地址表
    • LSW2学习源MAC地址和接口号
    • LSW2向除0/0/3外的其他所有接口发送广播
  • LSW2接收PC4的数据帧
    • LSW2学习PC4的MAC地址和接口号
    • LSW2查看MAC地址表,根据MAC地址表中的条目,单播转发数据到Ethernet0/0/3
  • LSW1接收LSW2数据帧
    • LSW1学习源MAC地址和接口号
    • LSW1查看MAC地址表,根据MAC地址表中的条目,单播转发数据到Ethernet0/0/1
  • PC1接收到数据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