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文档 > 阿里云存储代理商:冷数据归档方案——云计算中的低成本存储策略与实践​

阿里云存储代理商:冷数据归档方案——云计算中的低成本存储策略与实践​


一、什么是冷数据?为什么需要归档?

在当今的数据驱动时代,企业和个人产生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然而,并非所有数据都具有相同的访问频率和价值。根据数据访问频率和重要性,数据通常被分为三类:

  • 热数据(Hot Data):访问频率高、时效性强的数据,例如网站实时交易记录、在线应用的用户会话数据等。这类数据对读写延迟要求极高,通常存储在高性能、高成本的存储介质上,如固态硬盘(SSD)。

  • 温数据(Warm Data):访问频率中等、时效性一般的数据,例如近期的历史订单、日志文件等。这类数据对性能要求适中,通常存储在成本和性能平衡的介质上,如机械硬盘(HDD)。

  • 冷数据(Cold Data):访问频率极低、甚至长期不被访问的数据,但因合规性、审计或长期分析需要而必须保留。例如数年前的财务报表、法律文件、历史备份等。

冷数据归档正是针对这类数据的最佳存储策略。它通过将冷数据从昂贵的在线存储中迁移到成本更低、但访问延迟更高的存储服务上,来显著降低企业的存储总成本。如果不进行归档,企业将不得不为大量不常访问的数据支付高昂的存储费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二、云计算中的低成本存储方案

云计算提供了多种专为冷数据归档设计的低成本存储服务。这些服务通常牺牲了访问速度和即时性,以换取极低的存储单价。

1. 对象存储的归档层级

许多云服务商都提供了对象存储的归档层级,这是目前最主流的冷数据归档方案。这些层级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 极低的存储单价:每GB/月的价格通常是标准存储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 高昂的检索费用:为了鼓励用户长期存储而非频繁访问,检索数据通常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并且费用与检索的数据量、请求次数相关。

  • 较长的检索时间:数据的读取不再是即时完成,可能需要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时间来准备数据,这个过程被称为“解冻”或“恢复”。

以主流云服务商的归档存储为例,通常分为几个层级:

  • 低频访问存储(Infrequent Access):介于标准存储和归档存储之间。存储价格较低,但访问价格略高于标准存储,适合访问频率较低但仍需快速访问的数据。

  • 归档存储(Archive Storage):针对长期保留、极少访问的数据。存储价格极低,但检索时间较长(如几分钟到几小时)。

  • 深度归档存储(Deep Archive Storage):针对需要保留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超冷数据。存储价格是最低的,但检索时间最长,可能需要12小时以上。

通过将数据根据访问频率生命周期管理,可以自动将数据从热存储层级迁移到更冷的层级,实现成本优化。

2. 大数据归档:利用数据湖技术

对于PB级甚至EB级的海量冷数据,单纯的对象存储归档可能在管理和分析上存在挑战。数据湖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具弹性的归档方案。企业可以将原始格式的冷数据存储在低成本的对象存储上,然后利用数据湖分析工具(如Apache Hudi, Apache Iceberg)来管理这些数据。

  • 数据格式优化:将数据存储为Parquet或ORC等列式存储格式,可以大大减少存储空间,同时提高分析效率。

  • 元数据管理:数据湖框架会管理数据的元数据,使得即使数据存储在低成本的对象存储上,也能够快速查询和访问,而无需逐个扫描文件。

  • 按需计算:当需要分析冷数据时,可以按需启动计算集群,对存储在归档层级的数据进行处理,用计算成本换取存储成本。

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对海量历史数据进行定期合规审计或趋势分析的场景。


三、冷数据归档的技术实现与实践

要成功实施冷数据归档策略,需要一套完整的技术流程和工具支持。

1.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这是归档的核心。云服务商通常提供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允许用户定义规则来自动迁移数据:

  • 基于时间:例如,将创建超过90天的文件自动从标准存储迁移到低频访问存储。

  • 基于访问:例如,如果一个文件在30天内未被访问,则自动迁移到归档存储。

  • 基于标签:为数据打上标签,例如“冷数据”、“归档”,然后根据标签执行相应的迁移策略。

通过这些规则,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无需人工干预。

2. 归档数据检索与恢复

当需要访问归档数据时,数据恢复是一个关键环节。这个过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发起恢复请求:用户通过控制台或API向云存储服务发起数据恢复请求。在请求中,需要指定恢复的时间、数据量以及恢复的类型(通常分为“标准”、“批量”和“即时”)。

  2. 等待数据恢复:根据选择的恢复类型,云服务商会在后台将数据从归档介质(如磁带库)恢复到可访问的临时存储区域。

  3. 临时访问:数据恢复后,用户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天)访问这些数据,访问方式与标准存储类似。

  4. 数据清理:数据恢复后,应及时处理并完成分析,以避免额外的存储和访问费用。

3. 编程实现:利用云API进行归档

对于需要通过程序实现归档和检索的场景,云服务商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以下是使用伪代码实现的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恢复流程:

# 伪代码:使用云服务商SDK设置生命周期管理规则def set_lifecycle_policy(bucket_name): \"\"\" 为指定存储桶设置生命周期管理规则 \"\"\" client = CloudStorageClient() # 规则1:30天未访问的数据迁移到低频访问存储 rule1 = { \'ID\': \'MoveToInfrequentAccess\', \'Status\': \'Enabled\', \'Filter\': {}, \'Transitions\': [ {\'Days\': 30, \'StorageClass\': \'STANDARD_IA\'} ] } # 规则2:180天后将数据归档到深度归档存储 rule2 = { \'ID\': \'ArchiveToDeepArchive\', \'Status\': \'Enabled\', \'Filter\': {}, \'Transitions\': [ {\'Days\': 180, \'StorageClass\': \'DEEP_ARCHIVE\'} ] } client.set_bucket_lifecycle_configuration(bucket_name, [rule1, rule2]) print(f\"已为存储桶 {bucket_name} 设置生命周期管理规则。\")# 伪代码:使用云服务商SDK恢复归档数据def restore_archived_object(bucket_name, object_key): \"\"\" 恢复归档存储中的对象 \"\"\" client = CloudStorageClient() # 定义恢复参数,如恢复模式(即时/标准/批量)和持续时间 restore_request = { \'RestoreRequest\': { \'Days\': 7, \'GlacierJobParameters\': { \'Tier\': \'Standard\' # 可选 \'Expedited\', \'Standard\', \'Bulk\' } } } client.restore_object(bucket_name, object_key, restore_request) print(f\"已为对象 {object_key} 发起恢复请求,请在数分钟/小时后访问。\")

四、冷数据归档的考量与挑战

在实施冷数据归档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

  • 数据访问频率评估:准确评估数据的访问模式是归档成功的关键。错误的评估可能导致频繁的归档和恢复,反而增加了成本。

  • 检索时间与业务需求:业务部门需要了解归档数据的检索时间。对于需要即时访问的历史数据,归档可能不适用。

  • 数据安全性与合规性:归档数据同样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和合规要求,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保留策略。

  • 成本模型分析:仔细分析不同存储层级的存储、检索和API请求费用,选择最适合业务需求的组合。例如,对于需要偶尔检索少量数据的情况,低频访问存储可能比归档存储更具成本优势。

总结

冷数据归档是云计算时代一项至关重要的成本优化策略。通过将不常访问的数据从昂贵的存储介质迁移到低成本的归档服务,企业可以显著降低存储开销,同时满足合规性、审计和长期分析的需求。

成功的归档方案依赖于对数据访问模式的准确洞察、合理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以及对云服务商不同存储层级的深入理解。随着数据量的持续增长,冷数据归档将成为企业在数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帮助企业在保证数据安全和可用的同时,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