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进程间通信
目录
前言:
1、进程间通信的介绍
1.1 进程间通信的目的
1.2 进程间通信的发展
2、管道
2.1 管道通信的四种情况
2.2 匿名管道
2.3 基于匿名管道的进程池
2.3.1 Process.hpp
2.3.2 Task.hpp
2.4 命名管道
2.5 管道的特性
3、System V IPC
3.1 System V 共享内存
3.1.1 shmget()
3.1.2 shmat()&&shmdt()
3.1.3 shmctl()
3.2 内核中System V IPC资源的组织管理
前言:
- 作者的环境切换为Ubuntu 20.04,创建用户后,root用户vim /etc/sudoers,
- 用户需要sudo usermod -s /bin/bash 用户名。
- 通过Linux的基础开发工具,把远程仓库克隆到本地。
- 语言使用C/C++,因为系统调用是C写的。
- VSCode下载Remote - SSH插件,远程连接服务器,
ssh 用户名@IP地址,再选择第一个配置文件。
- 使用VSCode的代码编辑器代替vim,并通过VSCode的bash终端(ctrl+`)和Xshell的bash终端进行操作。
1、进程间通信的介绍
1.1 进程间通信的目的
- 数据传输:一个进程需要将它的数据发送给另一个进程
- 资源共享:多个进程之间共享同样的资源。
- 通知事件:一个进程需要向另一个或组组进程发送消息,通知它(它们)发生了某种事件(如子进程退出时要通知父进程)。
- 进程控制:有些进程希望完全控制另一个进程的执行(如Debug进程),此时控制进程希望能够拦截另一个进程的所有陷入和异常,并能够及时知道它的状态改变。
注意:
进程间通信的前提:让不同的进程先看到同一份资源(\"内存\")
1.2 进程间通信的发展
进程间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管道:
- 匿名管道。
- 命名管道。
System V IPC:
- System V 消息队列。
- System V 共享内存。
- System V 信号量。
POSIX IPC:
- 消息队列
- 共享内存
- 信号量
- 互斥量
- 条件变量
- 读写锁
本篇文章,重点介绍 管道 和 system V 共享内存。
2、管道
基于文件。
2.1 管道通信的四种情况
- 写慢,读快。读端阻塞。
- 写快,读慢。满了,写端阻塞。
- 写关闭,读继续。读到文件结尾,返回0。
- 读关闭,写继续。无意义,OS信号杀死。
2.2 匿名管道
- int pipe(int pipefd[2]);建立一个匿名管道文件,以读和写的方式打开,将匿名管道文件的读写描述符分别写到pipedf[0],pipefd[1]中,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 匿名管道,创建时就打开了,需要显示close(fd)。read(fd),write(fd)读写。
- 匿名管道文件的生命周期,是随进程的。所有进程关闭了该管道的文件描述符(引用计数降为 0),释放资源。
- 匿名管道文件是内存级的(没有路径,没有文件名,不需要保存到磁盘)。
- 匿名管道文件只能用于具有血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通常用于父子间通信)。
2.3 基于匿名管道的进程池
以父子间通信为例,父进程写,子进程读并完成指定任务。
注意:
代码中想以,父进程写端关闭,子进程读继续,子进程读到文件结尾,返回0,子进程退出,回收子进程。
但是,继承下来的子进程,也会有哥哥进程的匿名管道文件的写端描述符,只要存在写端,对应子进程读段就会一直阻塞,所以子进程关闭自己写端时,也要关闭哥哥的写端。才能实现父进程写端关闭,子进程退出。
2.3.1 Process.hpp
#pragma once#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ask.hpp\"#define CHILD_PROCESS_NUM 3#define ERR_EXIT(m) \\ do\\ { \\ perror(m); \\ exit(EXIT_FAILURE); \\ } while (0)class Channel // 子进程的pid,父进程对应该子进程的匿名管道的写端{public: Channel(pid_t chpid, int wfd) : _chpid(chpid), _wfd(wfd) { } pid_t getpid() { return _chpid; } int getwfd() { return _wfd; } void Close() { close(_wfd); } void Wait() { waitpid(_chpid,nullptr,0); }private: pid_t _chpid; int _wfd;};class ChannelManager{public: void InsertChannel(pid_t pid, int wfd) { channels.emplace_back(pid, wfd); } int wfd(int index) { return channels[index % channels.size()].getwfd(); } int pid(int index) { return channels[index % channels.size()].getpid(); } void Printf() { for (auto e : channels) printf(\"child pid : %d , wfd : %d\\n\", e.getpid(), e.getwfd()); } void Close() { for (auto e : channels) e.Close(); } void Wait() { for (auto e : channels) e.Wait(); }private: std::vector channels;};class ProcessPool{public: ProcessPool(int num) : _child_process_num(num) { _tm.RegisterTask(func1); _tm.RegisterTask(func2); _tm.RegisterTask(func3); } void Work(int rfd) { while (true) { int code = 0; int n = read(rfd, &code, sizeof(int)); if (n == 0) break; else if (n == 4) { _tm.ExecuteTask(code); } else { continue; } } } void Create() { for (int i = 0; i < _child_process_num; ++i) { int fds[2] = {0}; int n = pipe(fds); if (n != 0) ERR_EXIT(\"pipe\"); int pid = fork(); if (pid == -1) ERR_EXIT(\"fork\"); else if (pid == 0) { // child close(fds[1]); // 关闭自己的写端 _cm.Close(); // 关闭哥哥进程的写端 Work(fds[0]); close(fds[0]); exit(0); } else { // parent close(fds[0]); _cm.InsertChannel(pid, fds[1]); } } std::cout << \"Create Success\" << std::endl; _cm.Printf(); } void Run() { int i = 0; while (true) { sleep(1); int code = _tm.Code(); std::cout << \"发送child \" << _cm.pid(i) << \" 一个任务码\" << code << std::endl; write(_cm.wfd(i), &code, sizeof(int)); i++; } } ~ProcessPool() { // 关闭父进程的写端即可,子进程都读到结尾,退出。 _cm.Close(); // 回收子进程。 _cm.Wait(); }private: int _child_process_num; ChannelManager _cm; TaskManager _tm;};
2.3.2 Task.hpp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func1(){ std::cout<<\"***** 打开数据库 *****\"<<std::endl;}void func2(){ std::cout<<\"***** 打开日志 *****\"<<std::endl;}void func3(){ std::cout<<\"***** 运行Hello World *****\"<<std::endl;}class TaskManager{public: TaskManager() { srand(time(nullptr)); } void RegisterTask(std::function f) { _tasks.push_back(f); } int Code() { return rand() % _tasks.size(); } void ExecuteTask(int code) { if(code >= 0 && code < _tasks.size()) _tasks[code](); }private: std::vector<std::function> _tasks;};
2.4 命名管道
- int mkfifo(const char *filename,mode_t mode);创建一个命名管道文件filename(可指定路径),mode指定文件的权限,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 open(filename),close(fd),打开关闭,read(fd),write(fd)读写。
- unlink(const char *filename);会立即移除命名管道在文件系统中的路径(即filename不再可见),但不会影响已经打开该管道的进程。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1。
- unlink后,所有进程关闭了该管道的文件描述符(延迟到引用计数降为 0),释放资源。
- 命名管道文是内存级的(有路径,有文件名,但是数据不需要刷新到磁盘)。
- 命名管道文件用于不同的进程间通信(通常用于父子间通信)。
2.5 管道的特性
- 管道文件用于单向通信,属于半双工(一发一收)。通常收发在一开始就确定了,不能改。
- 管道文件,自带同步机制(一发一收,有顺序)。
- 管道文件,面向字节流(没有按特定的序列读写)。
- 管道文件,大小通常为64KB。
- 管道文件的写入的数据 <= PIPE_BUF(通常为4KB) 时,具有原子性(数据要么全部写入,要么完全不写入,不会被其他进程的写入穿插)。
3、System V IPC
3.1 System V 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区是最快的IPC形式。因为不需要系统调用。但是没有“保护机制”,数据读取随意。
3.1.1 shmget()
int shmget(key_t key, size_t size, int shmflg);
- key:用户层共享的共享内存标识符,在用户层,让不同进程打开同一个共享内存。因为内核的共享内存的shmid是运行后才有的,此时不能通信,给不了id,不能指向同一个共享内存。共享内存是内存级,没有名字,用key标识。一般使用ftok,创建一个唯一的key。
- size:共享内存的大小。共享内存的大小为4KB的整数倍,但是申请了多少,就给多少,如:申请4097B,共享内存在内核中为8KB,但是只给你4097B。
- shmflg:IPC_CREAT,不存在,就创建,存在,就打开。用于打开。;IPC_CREAT|IPC_EXCL|权限,不存在,就创建,存在,就报错。用于创建。
- 成功返回shmid,失败返回-1。
注意:
对共享内存的其他操作都使用内核共享内存的shmid,不使用key。
3.1.2 shmat()&&shmdt()
- void *shmat(int shmid, const void *shmaddr, int shmflg);将共享内存挂接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成功返回起始虚拟地址,失败返回(void*)-1。shmaddr是设置其实虚拟地址的位置,一般用不上,传NULL就行。shmflg当前进程的映射行为(仅自身有效),通常传0,可读可写。
- int shmdt(const void *shmaddr);去共享内存的关联。共享内存的引用计数为0,释放资源。
3.1.3 shmctl()
- int shmctl(int shmid, int cmd, struct shmid_ds *buf);
IPC_STAT
shm_segsz
、shm_nattch
)。IPC_SET
shm_perm
)。IPC_RMID
- ipcs -m shmid,查看共享内存。
- ipcrm -m shmid,删除指定的共享内存。
3.2 内核中System V IPC资源的组织管理
- System V 是一个标准,Linux支持了这种标准,并专门设计了一个IPC模块。
- 共享内存,消息队列,信号量(本质是一个计数器,描述的是临界(共享)资源中,资源的数量),是System V IPC的三种核心机制,接口使用类似,都有struct ipc_perm* -> 独立的数据结构 struct shmid_ds*, struct msqid_ds*, struct semid_ds*(通过强制类型转换,实现多态),key区分唯一(不能使用相同的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