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基础设施的技术要求涉及算力芯片、网络传输、存储、运维管理、安全等多个方面
边缘接入设施 RSF 的各类参与者有着不同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 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通讯等具备通信技术专长,其能用 5G 技术为边缘计算提供高速、低延迟网络连接,助力实现 RSF 低时延数据交互。同时,可供应一站式方案,涵盖边缘计算平台、RSF 硬件及通信集成服务等,并凭借全球业务布局能力,提供全球化技术支持与项目落地服务。
-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万集科技等对智能交通、车路协同的行业规则、业务逻辑与场景需求理解透彻,能定制开发适配复杂路况或交通管理诉求的 RSF 应用系统,保障与交通指挥调度等现有系统适配。还能承接交钥匙工程,负责从规划、 RSF 产品交付到长期运维的全流程工作,契合城市客户采购习惯。
- 边缘计算硬件供应商:戴尔、新华三等的优势在于硬件性能及品质可靠,其边缘服务器、交换机等产品,经企业级场景验证,能满足 RSF 高负荷数据接入及计算要求。此外,其常配套开发有管理软件,便于 RSF 硬件设备资源分配、状态监测及故障预警等,利于和其他 IT 基础设施融合管理。
- 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有广覆盖稳定的通信网络,可确保 RSF 站点联网稳定性,并可按需灵活调配带宽。其基于运维通信基站等的成熟经验,能快速搭建运维体系管理 RSF 设施,并能凭借客户资源优势,融合话费套餐、物联网卡及 RSF 增值服务等,开发更有竞争力的服务套餐。
暂无权威机构发布的有关边缘接入设施 RSF 参与者市场份额占比的精确数据。其市场份额,通常融合于边缘计算或 RSU 等相关领域的份额统计里。部分关联的信息介绍如下: - 关联 RSU 市场:据 QYResearch 数据显示,Yunex Traffic、Danlaw Inc.、Genvict Technologies、TransInfo Technology、Kapsch TrafficCom、Keysight 等 6 家企业,2024 年占据了 RSU 全球市场 63.5% 的份额。
- 关联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市场:依据贝哲斯咨询《2025 年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市场分析报告》,全球边缘计算基础设施的重点厂商包含亚马逊、Saguna、IBM、华为、谷歌等。其统计了 2024 年全球前三大厂商的合计份额及各主要企业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数据,但未公布具体占比数值。
- 关联边缘计算设备市场:有报告指出全球边缘计算设备头部厂商包含凌华科技、思科、Dell EMC、Hitachi Vantara 和 HPE 等,前三大厂商占有全球约 30% 的市场份额。
算力基础设施的技术要求涉及算力芯片、网络传输、存储、运维管理、安全等多个方面,具体介绍如下: - 高性能算力芯片要求:需借助先进制造工艺,像 3nm、5nm 等工艺生产芯片,提高算力密度。利用 CPU、GPU、TPU、NPU 等构建异构计算架构,并优化其协同运行,以满足不同负载,尤其要满足 AI 大模型训练对并行计算的高要求。
- 高速稳定的网络要求:网络传输要高速稳定,减少跨区域算力调度损耗,需构建零丢包、高吞吐大带宽、稳定低时延及支持超大规模组网的无损网络。可选用 IB、RoCE 等无损网络协议,并通过端网协同,实现精准快速的拥塞控制与流量调度,还可借助 Fat-Tree CLOS 等合理的网络拓扑,避免网络拥塞。
- 多元海量的存储要求:具备多元存储能力,支持块、文件、对象、大数据等多元存储及 iSCSI、NAS、S3、HDFS 等多协议互通,适配多模态数据。存储容量需满足海量数据需求,例如保障大模型训练数据集达参数量 2 至 3 倍的要求。同时,并行读写性能需足够高,借助 DPU 卸载操作、分布式缓存、并行文件访问系统等提升并发读写性能。
- 自动化智能化要求:借助 AI 算法实时监控算力负载,动态分配资源,机器学习模型需能预测故障提前干预,达成自动化运维、智能调度及资源优化,进而降低运维成本,实现算力资源无人化管理与高效利用。
- 绿色节能要求:可使用液冷、风冷等高效散热方案,或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同时,可借由 AI 技术优化能耗管理,并将芯片设计向 ARM 等低功耗架构靠拢,实现算力资源集约化利用。
- 安全可靠要求:要保障硬件、网络、数据等多层面的安全,可利用量子加密等前沿技术强化防护,并落实合规性管理。同时,可通过冗余设计硬件、备份数据及构建双电源等备用电力系统等,保障算力基础设施可靠运行。
算力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以下是一些依据权威来源的近期数据介绍: - 全球规模:据稀土掘金发布的内容显示,2024 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突破 1.8 ZFlops(每秒千亿亿次浮点运算),同比增长 32%。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五年全球人工智能算力市场将保持 35% 至 50% 的复合增长率。同时有预测表明 2025 年全球通用算力市场规模预计达 1500 亿美元,年增 18%;智能算力规模将突破 3500 亿美元,年增 48%。
- 国内规模:据工信部数据,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 1085 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EFLOPS,存力总规模超过 1680 EB,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 1.42。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 年中国智算中心市场规模将达 1356 亿元,全国算力总规模会超 300 EFLOPS。
算力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在未来有望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走势。部分基于权威报告的预测情况介绍如下: - 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规模预测:根据千家网的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预计 2356.5 亿美元,到 2034 年将增至约 4817.3 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 11.4%。
- 中国算力总规模预测: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 年中国算力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表明,2024 年中国算力总规模达 280EFLOPS,预计 2025 年将超过 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 35%。
- 中国智算中心市场规模预测:IDC 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5 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 1037.3EFLOPS,并预计到 2028 年达 2781.9EFLOPS。依据《中国智算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 年)》预测,2028 年中国智算中心市场规模有望达 2886 亿元。
- 中国算力租赁市场规模预测: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带动,算力租赁市场快速增长。据相关预测表明,中国算力租赁市场规模 2027 年预计可达 1528 亿元。
物联中台技术是支撑物联网(IoT)规模化、高效化运营的核心技术体系,核心是通过“统一化、模块化”能力,解决物联网设备多、协议杂、数据散、应用开发难的问题,其关键技术构成及核心能力如下:
1. 核心技术构成
- 设备接入与协议解析技术:支持多类型设备接入,兼容主流物联网协议(如MQTT、CoAP、LwM2M、Modbus、LoRaWAN等),同时具备协议转换能力,可将异构设备的私有协议统一转换为中台标准协议,实现“一次接入,全域复用”。
- 设备管理与控制技术:提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包括设备注册、身份认证、状态监控(在线/离线、运行参数)、远程控制(重启、固件升级OTA)、故障诊断等,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 数据治理与存储技术:对设备采集的海量异构数据(时序数据、日志数据、事件数据等)进行清洗、脱敏、标准化处理;采用混合存储架构(时序数据库InfluxDB/TimescaleDB、关系型数据库MySQL、对象存储S3等),适配不同数据的存储与查询需求。
- API与服务封装技术:将设备管理、数据分析、场景控制等能力封装为标准化API或低代码组件(如“设备状态查询接口”“数据推送服务”),降低上层应用(如智慧园区、工业监控)的开发门槛,无需重复开发底层物联网能力。
- 边缘协同技术:与边缘计算节点联动,在边缘侧实现部分实时数据处理(如阈值预警、本地控制),减少数据向云端传输的带宽消耗,降低端到端时延,适配工业控制、自动驾驶等低时延场景。
2. 核心能力与价值
- 统一管控:打破“设备孤岛”,实现跨厂商、跨类型设备的集中管理,降低运维成本(例如某智慧园区通过物联中台,将门禁、摄像头、传感器等10+类设备统一管控,运维效率提升40%)。
- 敏捷赋能:通过标准化API和低代码组件,缩短物联网应用开发周期(传统开发需3-6个月,基于中台可压缩至1-2个月),快速响应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场景需求。
- 数据增值:通过数据治理与分析,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用信息”(如通过设备运行数据预测故障、通过环境数据优化能耗),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