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Python 的 requests 库爬网页,加个 headers 就不被封?实测有效_如何避免爬虫被封IP
本文围绕 “使用 Python 的 requests 库爬取网页时,添加 headers 是否能避免被封” 这一问题展开。首先介绍了 headers 在网络请求中的作用,随后通过实际测试,验证添加 headers 对防止被封的有效性。同时,详细讲解了 headers 的常见组成部分、设置方法以及进阶技巧,还提及了结合其他反爬措施提升爬虫稳定性的方法。旨在为使用 requests 库进行网页爬取的用户提供全面且实用的指导,帮助其更顺利地开展爬虫工作。
一、引言
在网络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使用 Python 的 requests 库爬取网页是许多开发者的常用选择。然而,不少开发者都曾遇到过爬虫被网站封禁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数据采集的效率,还可能导致工作无法正常推进。于是,“添加 headers 是否能避免被封” 成为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通过实测验证其效果,并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二、headers 的作用
(一)headers 是什么
在 HTTP 请求中,headers 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请求的元数据。这些元数据就像请求的 “身份标识” 和 “说明信息”,能够让服务器了解请求的相关情况,比如请求来自哪个浏览器、操作系统是什么、请求的目标资源等。
(二)headers 在爬虫中的重要性
对于网站来说,正常的用户请求通常会带有完整的 headers 信息,而爬虫程序如果不设置 headers,发出的请求就会显得非常 “特殊”,容易被网站的反爬机制识别出来。一旦被识别为爬虫,网站可能会采取封禁 IP、限制访问等措施,阻止爬虫继续获取数据。因此,合理设置 headers 是爬虫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
三、requests 库中设置 headers 的方法
(一)基本设置
在使用 requests 库发送请求时,可以通过在 get () 或 post () 方法中传入 headers 参数来设置 headers。headers 参数是一个字典,其中键为 headers 的字段名,值为对应的字段值。例如:
import requests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91.0.4472.124 Safari/537.36\'
}
response = requests.get(\'https://www.example.com\', headers=headers)
上述代码中,设置了 User - Agent 字段,模拟了 Chrome 浏览器的请求。
(二)常见的 headers 字段
- User - Agent:用于标识客户端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信息。不同的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有不同的 User - Agent 值,设置合适的 User - Agent 可以让爬虫更像正常用户的请求。
- Referer:表示当前请求是从哪个页面跳转过来的。有些网站会通过 Referer 字段来判断请求的来源是否合法,设置 Referer 可以提高请求的可信度。
- Cookie:用于存储用户的登录信息、会话状态等。在需要登录后才能访问的页面中,设置正确的 Cookie 可以让爬虫保持登录状态,顺利获取数据。
- Accept:表示客户端能够接受的响应内容类型,如 text/html、application/json 等。
- Accept - Encoding:表示客户端能够接受的内容编码方式,如 gzip、deflate 等。
四、实测:添加 headers 是否能避免被封
(一)测试环境
- 测试工具:Python 3.9、requests 库 2.25.1
- 测试网站:选择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网站,包括新闻资讯类、电商类和论坛类网站。
- 测试方法:分别在不设置 headers 和设置 headers 的情况下,使用 requests 库对测试网站进行多次请求,观察请求是否成功以及是否被封禁。
(二)测试过程
- 不设置 headers 的情况:
使用简单的 requests.get () 方法对测试网站发送请求,代码如下:
import requests
url = \'https://www.testwebsite.com\'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print(response.status_code)
经过多次测试发现,对于一些反爬机制较简单的网站,可能会有几次请求成功,但随着请求次数的增加,很快就会收到 403 Forbidden 响应,表明请求被拒绝,爬虫被封。而对于反爬机制较严格的网站,可能第一次请求就会被拒绝。
- 设置 headers 的情况:
设置包含 User - Agent、Referer 等字段的 headers,对同一批测试网站发送请求,代码如下:
测试结果显示,在设置了合适的 headers 后,对大多数测试网站的请求成功率明显提高,而且能够进行更多次的请求而不被封禁。即使是一些反爬机制较严格的网站,也能成功发送一定数量的请求。
(三)测试结论
从实测结果来看,添加 headers 能够显著提高爬虫请求的成功率,减少被网站封禁的概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添加 headers 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反爬机制非常严格的网站,仅仅依靠 headers 可能无法完全避免被封,还需要结合其他反爬措施。
五、headers 设置的进阶技巧
(一)使用随机 User - Agent
如果爬虫多次发送请求都使用同一个 User - Agent,可能会被网站识别为异常请求。因此,可以使用随机 User - Agent 的方法,让每次请求的 User - Agent 都有所不同。可以通过收集大量的 User - Agent 列表,然后在每次请求时随机选择一个。例如:
(二)动态设置 Cookie
对于需要登录的网站,Cookie 会随着用户的操作而变化。可以通过模拟登录获取初始 Cookie,然后在后续的请求中根据网站的响应动态更新 Cookie,以保持会话的有效性。
(三)根据网站特点定制 headers
不同的网站对 headers 的要求可能不同,需要根据网站的特点来定制 headers。可以通过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查看正常用户请求时的 headers 信息,然后仿照设置。例如,在 Chrome 浏览器中,按 F12 打开开发者工具,在 Network 选项卡中选择一个请求,即可查看该请求的 headers 信息。
六、结合其他反爬措施提升爬虫稳定性
(一)设置请求间隔
频繁的请求会给网站服务器带来较大的压力,也容易被识别为爬虫。可以在每次请求之间设置一定的时间间隔,模拟人类浏览网页的节奏。可以使用 time 模块的 sleep () 函数来实现,例如:
(二)使用代理 IP
如果爬虫的 IP 被网站封禁,可以使用代理 IP 来更换请求的 IP 地址。代理 IP 可以隐藏真实的 IP,提高爬虫的匿名性。可以从一些代理 IP 服务商处获取代理 IP 列表,然后在请求时使用,例如:
import requests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91.0.4472.124 Safari/537.36\'
}
proxies = {
\'http\': \'http://123.45.67.89:8080\',
\'https\': \'https://123.45.67.89:8080\'
}
url = \'https://www.testwebsite.com\'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proxies=proxies)
(三)处理 JavaScript 渲染的页面
有些网站的内容是通过 JavaScript 动态渲染的,使用 requests 库直接请求只能获取到静态的 HTML 代码,无法获取到动态加载的内容。这时可以使用 Selenium、Pyppeteer 等工具来模拟浏览器的行为,执行 JavaScript 代码,获取动态内容。
七、总结
本文通过对 “使用 Python 的 requests 库爬网页时,添加 headers 是否能避免被封” 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实测,得出以下结论:添加 headers 能够有效提高爬虫请求的成功率,减少被网站封禁的概率,是爬虫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设置 headers 时,需要了解常见的 headers 字段及其作用,并根据网站的特点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还可以采用随机 User - Agent、动态设置 Cookie 等进阶技巧,进一步提升爬虫的隐蔽性。
此外,为了提升爬虫的稳定性,还需要结合设置请求间隔、使用代理 IP、处理 JavaScript 渲染的页面等其他反爬措施。
希望本文能够为使用 requests 库进行网页爬取的开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大家更高效、更稳定地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在实际的爬虫开发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反爬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