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文档 >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文章目录

  • 芯片手册详解
    • 栅极驱动器
      • EG3112栅极驱动芯片
      • 2EDF7275K隔离式MOS栅极驱动器
    • 运放检测电流
      • GS8558
      • MCP6022
  • 打板测试
    • 硬件设计
    • PID测试
    • 存在的问题
  • 米勒效应

参考:基于STM32的同步整流Buck-Boost数字电源 开源

芯片手册详解

栅极驱动器

EG3112栅极驱动芯片

(较低芯片,一个四五毛)
大功率MOS管、IGBT管栅极驱动芯片

高端悬浮自举电源设计,耐压可达 600V
适应 5V、3.3V 输入电压
最高频率支持 500KHZ
低端 VCC 电压范围 2.8V-20V
输出电流能力 IO+/- 2A/2.5A
内建死区控制电路
自带闭锁功能,彻底杜绝上、下管输出同时导通
HIN 输入通道高电平有效,控制高端 HO 输出
LIN 输入通道高电平有效,控制低端 LO 输出
外围器件少
静态电流小于 5uA,非常适合电池场合
封装形式:SOP-8

逻辑信号输入端高电平阀值为 2.5V 以上,低电平阀值为 1.0V 以下,要求逻辑信号的输出电流小,可以使 MCU 输出逻辑信号直接连接到 EG3112 的输入通道上。

专用于FOC控制,移动电源高压快充开关电源,变频水泵控制器,600V 降压型开关电源,电动车控制器 ,高压 Class-D 类功放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在CMOS结构中,NMOS和PMOS成对使用,形成反相器、与非门等基本逻辑单元。例如,NMOS负责下拉网络(导通时接地),PMOS负责上拉网络(导通时接电源),实现低静态功耗。这个原理图看不太懂,不应该是自举升压吗???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参数顺序是最小-典型-最大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开关延时应该可以忽略,但是如果这俩个值不一样会影响占空比吧?百ns,MHz级别的影响,应该能忽略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有保护,不会同时导通,都为1的时候会都关闭,具有相互闭锁功能。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自举电路要自己外接自举二极管和自举电容,在自举电路中,当低侧开关导通时,电源(VCC)通过自举二极管向自举电容充电,形成高端驱动的悬浮电压源。二极管在此阶段正向导通,确保电容快速充电。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应用电路:这里的600V接在外部MOS管上,没有接在自举电容上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应用:这个电压应该不用12V也行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2EDF7275K隔离式MOS栅极驱动器

(高端芯片,一个五六块)
快速双通道隔离MOSFET栅极驱动器。由于具有高驱动电流、出色的共模抑制和快速信号传播能力,特别适合驱动中高压MOSFET,用于快速开关电源系统。

4 A / 8 A或1 A / 2 A源/吸输出电流
高达10 MHz PWM开关频率
PWM信号传播延迟典型值为37 ns
电阻可编程死区时间控制(DTC)范围为15 ns至250 ns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手册里面这个两个都接了自举电容,那应该可以驱动两个高侧的,隔离后一摸一样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输入侧电源输入侧通过标称3.3 V的VDDI供电。若要使用电源电压> 3.5 V的器件,必须激活片内开关低压差稳压器(SLDO),并将外部分流电阻RVDDI连接到VDDI。

建议在VDDI和GNDI之间使用陶瓷旁路电容(10 nF - 22 nF)。

如果引脚SLDON连接到GNDI,则SLDO被激活。具体极性看芯片的引脚上标注一横没,低电平有效

这个英飞凌的芯片还是很复杂的,很高端

这是别人的应用,这里的两个电源是VPS8703产生的两个隔离12V
这里为啥没有加自举电容,反而低侧加了个电源滤波的电容?芯片内部好像没有集成吧。这个芯片比较高端,又隔离,两个输出感觉都能接高侧,具体的暂时先不看,应用的时候选EG3112吧,500kHz应该够用了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一般电源都给12V,要确保导通内阻低,这样频率高也能正常使用,否则MOS烧,所以给的电压一般比较大,不是5V这些

==关于10欧姆电阻,是为了消除走线的电容电感,防止栅极出现振铃效应,所以这个电阻要靠近MOS的G,而且一般要上下拉,防止干扰使其导通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除此之外,还有米勒效应,在实测的时候,发现MOS管会有由MOS管的米勒电容引发的米勒效应,在MOS管开通过程中,GS电压上升到某一电压值后GS间电压会经过一段不变值的过程,过后GS间电压又开始上升直至完全导通。
由于米勒电容阻止了Vgs的上升,从而也就阻止了Vds的下降,这样就会使损耗的时间加长,从而增加了损耗

请添加图片描述
措施1:减小驱动电阻和提高驱动电压,本质上就是提高驱动电流,加快电容的充电时间。措施2:优化PCB布线,尽量缩短驱动信号线的长度,加大宽度,以减少寄生电感。措施3:选择Cdg较小的MOS管。措施4:使用零电压开关技术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运放检测电流

GS8558

微功耗、零漂移CMOS运算放大器,提供13MHz带宽,轨到轨输入和输出

轨到轨(Rail-to-Rail)输入是运算放大器(运放)的重要特性,指输入信号范围可覆盖电源电压的极值(如VDD和VSS),甚至略微超出。自动调零技术,提供极低失调电压。
传统运放的输入级通常由单对NMOS或PMOS差分对构成,输入共模电压范围受限于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和饱和区特性。例如,PMOS输入级仅能在共模电压接近负电源轨时工作,NMOS则只能在接近正电源轨时有效,导致输入范围受限(如±15V供电时输入仅±13V)。

GS8558有两个通道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采用2.5V至5.5V单电源或±1.25V至±2.75V双电源供电。
为获得最佳性能,在单电源供电时,应在VDD引脚附近放置一个0.1μF陶瓷电容。
对于双电源供电,应使用单独的0.1 μ F陶瓷电容将VDD和VSS电源旁路至地。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容性负载容限:输出电容将在放大器的反馈路径中产生极点,导致过度的峰值和潜在振荡。
(1)使用与放大器的输出和负载电容串联的小电阻
(2)通过增加总噪声增益来减小放大器反馈环路的带宽。

网上查了一下:这个小电阻能防止输出断路
当负载为容性(如电缆、长导线或大电容)时,输出端寄生电感与电容可能形成LC谐振电路,导致高频振荡。串联电阻可增加阻尼,降低谐振回路的Q值,抑制振荡并提升相位裕度
阻值过小(如1kΩ)则增加功耗并降低驱动能力。典型值为22Ω–100Ω

并联在输出端或反馈电阻上的小电容(几pF至几十pF)可滤除高频干扰信号(如开关电源噪声、射频干扰),防止对后级电路产生干扰
电容通过引入超前相位补偿,抵消因输入电容和负载电容导致的相位滞后,破坏自激振荡条件容值根据截止频率1/2πfc确定,例如100pF–1nF用于MHz级噪声抑制

差分运放电路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这里就是典型的差分运放,而且电阻的关系可以化解复杂的等式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对于电流采样的这个运放输入端有些疑惑,其实是他前面画的时候,GND和VIN-这样画的,这样是不是有点问题,其他的以GND为基础的电路岂不都要流过R13才能流回负极

解答:这是下采样,这样才能串在回路里面,而且由于一端是GND,比起上采样,对运放更加安全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我采用了这样的采样方法,但是存在问题,就是MOS管关闭的时候,没有输入电流,采集的就是10m欧姆两端的电压差了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输出侧,MOS管关闭的时候,电容放电,但是没有放到电容后侧,测不到电流,其实可以通过软件校正,就是MOS管开启的时候测电流,关闭的时候不测,但是较为复杂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MCP6022

带宽:10 MHz(典型值)
6022内部两个运放

电源电压范围为2.5V至5.5V,电源(VSS和VDD)正电源引脚(VDD)比负电源引脚(VSS)高2.5V至5.5V。正常工作时,其他引脚的电压介于VSS和VDD之间。

用于单电源(正电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VSS接地,VDD连接电源。VDD需要一个旁路电容。

打板测试

代码还是很多的

主要问题包括buck和boost的切换,四个mos管的控制,软件部分需要学习ADC和HRTIM
这两部分软件见:HAL库(STM32CubeMX)——高级ADC学习、HRTIM(STM32G474RBT6

硬件设计

原理图基本是参考开源链接里面的,我去掉了一部分功能后,重新画板子测试的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PID测试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做不到太稳定,ADC采集就不是特别准 ,PID只大概调试了一下,这里的ADC采集需要注意,要用HRTIM触发,而且要根据占空比更改触发时间,根据MOS管的关断情况来设置在PWM的哪一段采集。
这里ADC采集不准是因为我随便设置的采样触发,导致其可能测的是任意时刻的电压,纹波也加入了,或者用滤波器滤波

存在的问题

请添加图片描述
控制部分基本完成,简单的菜单界面控制,Buck和Boost分别增量式PID调整,增加了两者切换时的保护。

还差软启动及输出空载的时候,该如何控制?暂时EG3112的上管控制有些问题,怀疑芯片坏了

采样电阻无法测量输入输出电流,原因上面说过了

关于MOS管,实测振铃现象很小,但是存在着米勒效应,可以看到MOS管开启的时候,有一个中间的平台期,这里还需要后面放大看看,上升沿和下降沿具体的情况,下管没有米勒效应。只有上管出现了,而且只有上升沿比较明显????,后面还要学习=了解一下为什么?
请添加图片描述

还有GS的偏置电阻,防止其误导通,10K电阻还是必要的,该加上

米勒效应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Cgs影响上升沿缓慢和振铃
Cds影响功率回路
Cgd影响米勒效应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Cgd会使得输出端信号耦合到输入端,会导致误导通等情况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原理很好理解,刚开始,MOS管上面接7v,那么Cgd上就会有一个上正下负的电压,此刻给栅极充电时,正电荷既Cgd也给Cgs充电,但都在上升。之后当栅极到一定电压,MOS逐渐关闭中,由于D端电平与GND联通,电平急剧下降,会使得Vgd快速放电,这时就会把给栅极的正电荷全部吸收,导致表现出平台期。

有时候米勒电容甚至能使得栅极电压下降,把Cgs的正电荷都能吸走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下降沿的时候,同样会出现米勒效应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解决方法:
1.增大MOS的驱动功率,或者使用图腾柱驱动
开关电源实战(六)STM32数控电源BuckBoost_eg3112
2.GS并联一个10nf的电容,有人说是为了保护MOS管,防止击穿,但是10nf太大了,这样上升时间会变得很长,而且对米勒好像也没有什么帮助,这里持怀疑态度,有人说gs加电容是用来吸收MOS管关断时产生的尖峰电压,防止Mos管误开启,尤其是在桥式驱动电路中

3.ZVS零电压控制,针对逆变器和开关电源
ZVS的本质是让开关管在导通时,其Vds(漏源电压)降至零,从而避免MOSFET体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和寄生电容的充放电损耗。利用谐振或负载电流。

MOSFET的开关损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 电压与电流的重叠损耗:MOSFET在开通瞬间,若Vds尚未降为零,而开关电流已经上升,会导致较大的瞬时功耗。
  2. MOSFET寄生电容的充放电损耗:开关过程中,MOSFET的Coss(输出电容)需要被充放电,消耗额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