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Type-C接口的CC1和CC2处理_typec的cc1和cc2作用
文章目录
-
-
- ⚙️ **一、核心功能**
- 🔧 **二、设备角色与配置**
- ⚠️ **三、设计注意事项**
- 💎 **总结**
-
USB Type-C接口的CC1和CC2(Configuration Channel,配置通道)是核心功能引脚,负责设备连接检测、供电协商、数据传输方向控制等关键任务。以下是其处理逻辑的详细说明:
⚙️ 一、核心功能
-
连接与方向检测
-
供电能力协商
- DFP通过不同阻值的Rp(上拉电阻)声明供电能力:
Rp阻值 电流能力 CC电压范围 56kΩ 默认500mA/900mA <1V 22kΩ 1.5A @5V 1V~2V 10kΩ 3.0A @5V 1.6V~2.5V - UFP通过检测CC电压确定可接收的电流上限。
- DFP通过不同阻值的Rp(上拉电阻)声明供电能力:
-
模式切换与高级功能
- VCONN供电:当线缆含E-Marker芯片时,空闲的CC引脚(未用于通信的CC1或CC2)切换为VCONN,为芯片供电(典型电压5V)。
- 备用模式(Alternate Mode):
- 如DisplayPort或HDMI模式启用时,CC引脚传输协议协商信号。
- SBU1/SBU2引脚在此时转为辅助信号(如AUX_P/AUX_N)。
🔧 二、设备角色与配置
💡 示例场景:
- U盘插入电脑(DFP→UFP):电脑检测CC电压后开启VBUS,U盘通过Rd声明设备身份。
- 手机连接充电器:充电器(DFP)的Rp阻值决定快充功率(如22kΩ对应1.5A)。
⚠️ 三、设计注意事项
- 电阻精度要求
- Rd必须为5.1kΩ±20%(USB Type-C规范要求),Rp需按供电能力精确选择。
- 防冲突机制
- DRP设备需避免角色冲突(如两台DRP互连时随机主从)。
- 信号完整性
- 高速数据传输(USB 3.1/DP)需通过CC控制MUX切换TX/RX通道,确保阻抗匹配。
- 兼容性处理
- 支持USB PD协议时,CC引脚需传输PD报文(如电源角色切换请求)。
💎 总结
- CC1/CC2核心作用:连接检测、方向识别、供电协商、模式切换。
- 关键配置:
- DFP:上拉电阻Rp(56kΩ/22kΩ/10kΩ)声明供电能力。
- UFP:下拉电阻Rd(5.1kΩ)声明设备身份。
- DRP:动态切换Rp/Rd实现角色自适应。
- 进阶功能:VCONN供电、备用模式协商依赖CC引脚状态管理。
实际开发中建议使用专用CC逻辑芯片(如TUSB320、FUSB302)简化设计,并参考USB Type-C 1.4规范确保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