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透彻理解web3、web3.0和区块链_web3和区块链
8.1香港稳定币法案正式颁布,我们对区块链的认知其实就是在传统金融基础上成立一个去中心化的金融框架(基于Eth构建),但所谓的去中心化实际上是以更高中心化的框架去约束,摆脱地域中心化机构的限制,有点未来人工智能掌控世界规则法案的味道,同样是可操纵可引导的。 目前,稳定币等区块链相关的虚拟币市场更像是处理全球灰色资产的媒介,在未来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一方面有用户基础, 其次就是有实际效益),很可能成立像世贸一样的组织,但类似美元这种霸权中心化法币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走势,类似黄金、是石油等。所以本期我想去讨论web3、web3.0和区块链之间的区别,作为感兴趣者前期的引导。
先说结论:
- 区块链是一种数据存储与信任机制,强调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 Web3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网络范式,强调用户掌控所有权、身份、资产,并实现无需中心化平台的应用生态。
- Web 3.0则是语义网愿景,旨在让机器理解互联网内容,以提供更智能、互联的数据服务。
- 三者之间既相关也不同:Web3 依托于区块链技术,但与 Web 3.0 的语义与 AI 目标是两条不同路径;目前融合点少,各自为主。
用表格表达它们的目标、技术核心、发展现状为:
概念定义
1. 区块链
是什么: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数据记录在去中心化的节点网络中,无法篡改或删除
核心功能:提供透明、安全、去信任的交易和信息存储,通常用于加密货币、智能合约和各种去中心化应用。
2. Web3
是什么:由 Gavin Wood 2014 年提出,代表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互联网范式
技术基础:依赖区块链、智能合约、加密身份(加密钱包)、代币经济体系(Tokenomics)。
核心特点:去中心化、用户拥有数据和身份主权、无需中介(去信任环境)、具有开放性和社区治理机制。
3. Web 3.0(语义网)
是什么:又称“语义网”,由 Tim Berners‑Lee 于 1998‑2006 年提出
技术基础:使用 RDF、OWL、SPARQL 等语义网标准,将数据结构化、带上下文语义,使计算机“理解”人类信息。
核心目标:提升机器智能,增强网页间的数据互联、推理和自动处理能力,以实现更精准、语境敏感的应用。
联系关系
-
区块链是 Web3 的技术根基:Web3 强调去中心化架构,而区块链提供了去信任的数据层和共识机制
-
Web 3.0 与 Web3 有交集但目的不同:两者都希望改善用户控制和体验,但技术路径和关注点不同——一个强调语义与 AI,另一个强调区块链与去中心化。
-
部分技术或理念可能融合:例如,用区块链存语义数据,用智能合约驱动语义代理。不过,目前两者仍各自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