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为 HCIA-云计算方向必备的基础能力
大家好,我是谷睿老师,专注于沉淀实战经验、拆解认证考点与技术落地逻辑。今天聊聊华为 HCIA-Clou。作为云计算领域的入门认证,虽聚焦云平台搭建与管理,但其 60% 以上的实操场景依赖扎实的网络基础。本文结合2025年的 HCIA-Cloud 的考点要求,梳理一套网络工程师的系统学习路径,帮你既筑牢网络根基,又为云计算学习铺路。
一、第一步需要数通基础作为云平台的 “地基钢筋”
云计算中,虚拟机、容器的通信全靠网络支撑,而数通基础是理解 “云内网络如何运作” 的前提,也是 HCIA-Cloud 笔试的基础考点。
核心学习内容
- OSI 七层模型与 TCP/IP 协议:云平台里,虚拟机之间的通信需经过 “虚拟交换机(数据链路层)→虚拟路由器(网络层)→云防火墙(传输层)”,每层对应不同的云网络组件。比如 TCP 协议保证云主机间文件传输不丢包,就像云盘上传文件时的 “可靠投递”。
- IP 地址与子网划分:云平台会给每个虚拟机分配私有 IP(如 192.168.0.0/24 网段),通过子网划分隔离不同业务(如 “电商订单系统” 和 “用户评论系统” 用不同子网),避免相互干扰。
与 HCIA-Cloud 的关联
HCIA-Cloud 实验考试中,“创建虚拟机并配置网络互通” 是必考题,需手动配置虚拟子网、安全组规则,这些操作的底层逻辑全依赖 TCP/IP 协议。建议用华为 FusionCompute 模拟器,观察虚拟机 IP 配置与通信过程,直观理解 “云网络 = 物理网络的虚拟化”。
二、第二步是掌握路由技术可以成为云内数据的 “导航系统”
云计算中,跨子网的虚拟机通信、云主机访问公网,都需要路由技术 “指路”,这是 HCIA-Cloud 中 “虚拟路由与转发(VRF)” 的基础。
核心学习内容
-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云平台的虚拟路由器(如华为云的 VPC 路由)支持静态路由(手动指定 “虚拟机→公网网关” 的路径)和动态路由(云平台自动学习跨可用区的路由)。比如在 HCIA-Cloud 实验中,配置 “虚拟机访问对象存储 OBS” 的路由,就需要理解静态路由的配置逻辑。
- NAT 技术:云主机用私有 IP,要访问公网必须通过 NAT(网络地址转换),就像 “小区内的房间号(私有 IP)通过小区大门(NAT 网关)转换成街道门牌号(公网 IP)”。华为 HCIA-Cloud 的 “弹性公网 IP(EIP)” 配置,本质就是 NAT 技术的应用。
实操建议
用华为 eNSP 模拟器搭建 “2 台虚拟路由器 + 2 台虚拟机” 的拓扑,配置静态路由让跨子网虚拟机 ping 通,再模拟 NAT 转换(nat server
命令),理解 “云主机如何通过公网 IP 被外部访问”,这与 HCIA-Cloud 的 “EIP 绑定” 操作完全对应。
三、第三步是掌握交换技术可以对云内数据的 “高效分拣中心”
云计算数据中心里,成百上千台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的通信,依赖虚拟交换技术,这是 HCIA-Cloud 中 “分布式虚拟交换机(DVS)” 的核心考点。
核心学习内容
- VLAN 技术:在云平台中,VLAN 用于隔离不同租户的虚拟机 —— 比如 “租户 A 的虚拟机” 和 “租户 B 的虚拟机” 即使在同一物理服务器上,也能通过 VLAN 划分成两个 “隔离的小网络”,避免数据泄露。华为 HCIA-Cloud 的 “安全组” 功能,本质就是 VLAN 隔离的进阶应用。
- 链路聚合:云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会把多条网线 “绑成一条”(链路聚合),既提高带宽(比如 4 条 10G 链路聚合成 40G),又能冗余(一条断了不影响通信)。HCIA-Cloud 的 “主机链路聚合” 配置,就需要这部分知识。
通俗理解
云平台的虚拟交换机就像 “大型物流分拣中心”,VLAN 是 “不同快递公司的分拣区”,链路聚合是 “多条并行的传送带”,共同保证数据高效、安全地送到目标虚拟机。
四、第四步掌握是无线技术成为云管理的 “移动入口”
云计算的 “移动化管理” 依赖无线网络 —— 运维人员用手机连接 WiFi 登录云平台控制台,远程管理虚拟机,这部分是 HCIA-Cloud 中 “云网协同” 的基础场景。
核心学习内容
- WLAN 部署与加密:企业 WiFi 需配置 SSID(无线网络名称)和 WPA2 加密,防止未授权设备接入(比如黑客蹭网后尝试登录云平台)。华为 HCIA-Cloud 的 “终端接入安全” 考点,就包含 “无线终端的身份认证”。
- WiFi 与云平台的联动:部分企业会把无线控制器(AC)接入云管理平台(如华为 iMaster NCE),通过云平台统一配置 WiFi 策略(比如 “销售部门的设备只能访问云内的 CRM 系统”),这需要理解 “无线数据如何通过云网关进入云平台”。
五、第五步需要提高可靠行保障云服务不宕机的 “双保险”
云计算的核心承诺是 “高可用”,而网络的高可靠性是基础 —— 如果云数据中心的网络断了,再强的云主机也无法提供服务,这是 HCIA-Cloud 中 “可用区(AZ)” 设计的核心逻辑。
核心学习内容
- 链路聚合与冗余路由:云数据中心的核心交换机通常用 “双机热备”,两条链路连接到不同的物理设备,一条断了另一条自动接管(类似 “双电源供电”)。华为 HCIA-Cloud 中 “跨 AZ 部署虚拟机”,就需要网络层支持冗余路由,保证 AZ 间通信不中断。
- STP 协议:云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多、链路复杂,STP(生成树协议)能防止 “环路” 导致的网络瘫痪,就像 “高速路上的环岛,自动禁止冗余路口的通行,避免堵车”。
与 HCIA-Cloud 的关联
HCIA-Cloud 的 “云主机高可用” 实验中,需验证 “断开一条网络链路后,虚拟机是否仍能访问”,这背后就是高可靠性技术在起作用。
六、第六步是学习如何搭建云平台的网络安全
云计算中,网络是抵御攻击的第一道防线,华为 HCIA-Cloud 的 “安全组”“网络 ACL” 等功能,本质都是网络安全技术的虚拟化应用。
核心学习内容
- ACL(访问控制列表):云平台的安全组规则(如 “只允许 80 端口的流量进入 Web 服务器虚拟机”),就是 ACL 的简化版。比如配置 “禁止外部 IP 访问云主机的 22 端口(SSH)”,和物理网络中用 ACL 限制端口的逻辑完全一致。
- 防火墙基础:华为云的 “云防火墙” 能拦截恶意 IP 的访问,就像 “小区门口的保安,检查每个进入的人是否有预约”。HCIA-Cloud 的 “配置云防火墙规则” 实验,需要理解 “源 IP、目的端口、动作(允许 / 拒绝)” 三要素,这与物理防火墙的配置逻辑相同。
七、第七步掌握广域网技术以便连接 “本地与云端” 的桥梁
企业上云时,本地数据中心与公有云的通信依赖广域网技术,这是 HCIA-Cloud 中 “混合云” 的核心考点。
核心学习内容
- VPN 与专线:中小企业常用 VPN(虚拟专用网)连接本地与云端,就像 “在公网上搭一条加密的‘隧道’,数据在隧道里传输,别人看不到”;大企业则用 “专线”(如华为云的 Direct Connect),速度更快、更稳定。
- SD-WAN 技术:新一代混合云网络用 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能智能选择 “本地到云端” 的路径(比如重要数据走专线,普通数据走互联网),华为 HCIA-Cloud 的 “云专线” 配置涉及这部分基础概念。
八、第八步是掌握IPv6 技术打造云平台的 “未来地址簿”
随着 IPv4 地址耗尽,云计算平台已全面支持 IPv6—— 华为云、阿里云等都推出了 IPv6 的云主机和负载均衡服务,这是 HCIA-Cloud 的前沿考点。
核心学习内容
- IPv6 地址与配置:IPv6 的地址更长(128 位),能给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分配一个 IP,足够支撑 “万物上云”(比如每个智能家居设备都接入云平台)。学习时重点掌握 “云主机如何配置 IPv6 地址”“IPv6 的路由转发规则”。
- 与 HCIA-Cloud 的关联:HCIA-Cloud 的 “创建 IPv6 子网” 实验,要求给虚拟机分配 IPv6 地址并测试跨网通信,这需要扎实的 IPv6 基础。
九、第九部是建设云平台的网络管理
云计算中,网络故障会导致云服务中断,而网络管理技术能及时发现问题,这是 HCIA-Cloud 中 “云监控” 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学习内容
- 监控命令与工具:在云平台中,
ping
(测试云主机连通性)、tracert
(排查云内路由故障)等命令依然是基础;华为云的 “云监控服务(Cloud Eye)” 能自动告警 “云主机网络带宽超标”,背后依赖对网络流量的实时采集。 - 日志分析:云平台的网络日志(如 “某 IP 频繁尝试登录云主机 22 端口”)是安全排查的关键,HCIA-Cloud 的 “日志审计” 考点就涉及这部分内容。
谷睿老师建议每学一个技术点,就在华为 FusionCompute 或华为云沙箱中找对应场景实操 —— 比如学完 VLAN 后,尝试在云平台中创建两个子网,配置安全组隔离不同虚拟机,在 “做中学” 中建立网络与云计算的关联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