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A: 卷积网格自动编码器生成3D人脸
CoMA: 卷积网格自动编码器生成3D人脸
1. 项目介绍
CoMA(Convolutional Mesh Autoencoders)是一个开源项目,用于生成3D人脸。该项目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能够通过自动编码器学习3D人脸网格的内部表示。生成的3D人脸具有高度的逼真度和多样性,可以用于虚拟现实、游戏开发、动画制作等多种应用。
2. 项目快速启动
环境准备
- 安装Tensorflow 1.3(或其他兼容版本)
- 安装所需的Python库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 安装网格处理库(MPI-IS/mesh)
数据准备
- 从项目页面下载数据集
- 使用以下命令预处理数据:
python processData.py --data --save_path
训练模型
- 指定数据集和模型名称进行训练:
python main.py --data data/sliced --name sliced
测试模型
- 指定数据集和模型名称进行测试:
python main.py --data data/sliced --name sliced --mode test
复现论文结果
- 运行以下脚本来复现论文中的结果:
sh generateErrors.sh
采样
- 从潜在空间采样人脸:
python main.py --data data/sliced --name sliced --mode latent
- 使用键盘上的
qwertyui
和asdfghjk
键来前后移动潜在空间的维度。
3. 应用案例和最佳实践
- 使用CoMA生成的3D人脸可以应用于虚拟角色的创建,提供逼真的角色外观。
- 在游戏开发中,可以利用CoMA生成的3D人脸来创建多样化的角色模型。
- 在动画制作中,CoMA可以帮助艺术家快速生成复杂的人脸模型,提高生产效率。
4. 典型生态项目
- CAPE(基于CoMA的Conditional Mesh-VAE-GAN):该项目用于学习SMPL身体模型的服装变形,创建可生成、可动画的穿衣人模型。
请注意,使用本项目时,请引用以下论文:Anurag Ranjan, Timo Bolkart, Soubhik Sanyal, and Michael J. Black. \"Generating 3D faces using Convolutional Mesh Autoencoders.\"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ECCV) 2018.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