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文档 > 智能家居语音交互:A47近距离优化方案

智能家居语音交互:A47近距离优化方案


一、近距离模式核心特点

A47 的近距离程序针对0.1-1 米内的语音交互优化,核心优势包括:

A47模块实景图

  • 强针对性降噪:对近距离常见的稳态噪音(如设备运行声、近距离交谈干扰声)和非稳态噪音(如拍打声、脚步声)压制效果达 45dB,仅保留目标人声;
  • 精准消回音:在喇叭与麦克风距离<6cm 的场景中,可消除 90dB 回音,解决近距离设备因声音反射导致的 “啸叫”“重复回音” 问题;
  • 灵活连接:支持单 / 双模拟麦克风、单 / 双数字麦克风(PDM 格式)输入,适配模拟 / 数字音频输出,满足不同设备硬件设计需求。

二、主要近距离应用场景及适配方案

1. 家用监护设备(老人 / 儿童 / 宠物监护仪)
  • 场景需求:近距离(0.5-1 米)内捕捉监护对象的语音(如老人呼叫、儿童哭闹),同时压制环境噪音(如家电运行声、宠物叫声),避免误触发报警。
  • 适配方案
    • 采用 “单模拟麦克风 + 模拟音频输出” 模式(模式 1),主麦克风(灵敏度 - 42dB)贴近监护区域,拾取清晰语音;
    • 开启近距离拾音降噪程序,压制设备自身运行噪音(如风扇声),确保报警语音清晰传输。

2. 可视门铃 / 智能门禁
  • 场景需求:门口与室内(距离 0.3-1 米)的双向通话,需消除门铃喇叭与麦克风的近距离回音,同时过滤门外环境噪音(如楼道脚步声、风声)。
  • 适配方案
    • 采用 “双模拟麦克风 + 消回音模式”(模式 3),主麦克风对门外访客,次麦克风(灵敏度高于主麦)朝向楼道噪音源,增强降噪效果;
    • 消回音参考信号接门铃功放输出端(经电阻衰减至 500mV 内),消除喇叭与麦克风近距离(<5cm)导致的回音,保证对话流畅。

3. 手持对讲机 / 蓝牙耳麦
  • 场景需求:用户手持设备(距离嘴部 0.1-0.3 米)通话,需压制周围环境噪音(如人群交谈声、交通工具声),同时消除耳麦喇叭与麦克风的近距离回音。
  • 适配方案
    • 采用 “双数字麦克风(PDM 格式)+ 数字音频输出” 模式(模式 9),双麦间距 6-10cm,主麦对嘴部,次麦朝向外围噪音;
    • 开启近距离消回音 + 双麦降噪程序,通过波束成型屏蔽非目标方向噪音,确保通话语音无杂音、无回音。

4. 桌面会议设备(小型圆桌会议)
  • 场景需求:1 米内多人近距离交谈,需定向拾取发言者语音,压制翻纸声、键盘声等近距离干扰,同时避免设备自身喇叭回音。
  • 适配方案
    • 采用 “双模拟麦克风 + 数字音频输出” 模式(模式 7),双麦摆向不同发言者(间距 8-10cm),主麦拾取目标语音,次麦作为降噪参考;
    • 消回音参考信号接会议设备功放输入端,消除喇叭(距离麦克风 5-8cm)的回音,保证多人对话清晰无重叠。

5. 录音笔 / 采访设备(近距离录音)
  • 场景需求:0.3-1 米内录制人声(如采访、笔记),需过滤环境噪音(如空调声、背景交谈),确保录音无杂音。
  • 适配方案
    • 采用 “单数字麦克风 + 数字音频输出” 模式(模式 8),数字麦克风(灵敏度 - 29dBFS)贴近声源,减少信号衰减;
    • 开启近距离纯降噪程序,压制稳态噪音(如录音笔自身操作音),保留清晰人声,提升录音质量。

三、近距离应用关键设计建议

  1. 麦克风摆位:双麦模式下,主麦朝向目标声源,次麦朝噪音源,间距≥6cm,避免信号干扰;
  2. 信号衰减:消回音参考信号(接功放输出端)需串联 10K 电阻 + 0.1uF 电容衰减,确保输入幅度≤500mV(单端),避免信号过载;
  3. 供电选择:若设备主板提供 3.3V 电源,优先通过 14 脚供电(替代 5V 输入),减少电源噪声对近距离弱信号的干扰。

A47 模块通过针对性的近距离程序与灵活的连接方案,可满足各类短距离语音交互场景的 “降噪、消回音、清晰拾音” 需求,是家用、门禁、手持设备等近距离语音设备的高效适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