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电工杯数学建模B题:城市垃圾分类运输的路径优化与调度_b 题:城市垃圾分类运输的路径优化与调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
2025电工杯数学建模B题:城市垃圾分类运输的路径优化与调度,详细思路模型见文末名片
B 题:城市垃圾分类运输的路径优化与调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带 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威胁。2004 年,我国成为全球垃圾产量最大的国家;2016 年, 我国垃圾清运量已超过 2 亿吨;2019 年,超过 3.43 亿吨;2023 年已达到 4 亿吨。 巨大的垃圾产生量已逼近我国各城市和地区对其处理能力的极限,垃圾管理问题 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对我国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垃圾分类运输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需考虑不同垃圾类型(如 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收集要求、运输车辆的载重与容 积限制、中转站的处理能力及运营时间窗口,同时需兼顾运输成本与碳排放控制。 如何通过数学建模优化城市垃圾分类运输路径与调度,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是 当前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 请根据所给数据资料,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单一车辆类型下的基础路径优化与调度 某城区有 n 个垃圾分类收集点,每个收集点每日产生一种类型的垃圾(假设 仅考虑“厨余垃圾”单一类型,需由专用车辆运输)。已知各收集点的坐标 ( ) , x y i i 、垃圾产生量 (吨),以及运输车辆的最大载重 (吨)和固定发车 点(垃圾处理厂,编号为 0)。假设车辆从垃圾处理厂出发,完成所有收集点的 运输任务后返回垃圾处理厂,且同一车辆可多次往返(即允许分批运输)。请完 成以下任务: 1)建立数学模型,以最小化每日总行驶距离为目标,确定运输车的数量、 每辆运输车的运输路径及任务分配(即哪辆车负责哪些收集点,每趟运输的具体 路线)。 2)若给定 n = 30 个收集点(坐标及垃圾产生量见附件 1), Q=5 吨,给出此 问题数学模型,设计求解算法,求出最优解,并分析模型的时间复杂度。 3)讨论模型的局限性(如未考虑交通拥堵、车辆行驶速度差异等),并提出 至少一种改进方向。 wi Q问题二:多车辆协同与载重约束下的优化 现实中,垃圾分类运输需区分不同垃圾类型(本题中仅考虑 4 类垃圾,即厨 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每类垃圾需由专用车辆运输(车辆 类型 分别对应上述 4 类垃圾)。每类车辆的载重限制 Qk 、容积限制 Vk 、 单位距离运输成本 不同(参数见附件 2),且每个收集点可能产生多种类型的 垃圾(各类型垃圾量 ,满足 i k i k w w 4 , =1 = )。车辆从处理厂出发,完成同类 型垃圾收集后返回处理厂,不同类型车辆可独立调度。 1)建立以最小化每日总运输成本为目标的多车辆协同运输模型。 2)若附件 1 中 30 个收集点调整为产生 4 类垃圾(数据见附件 3),且附件 2 中 , , 给定,说明如何将问题一的算法扩展至本问题(需考虑多车辆调 度与类型约束),给出此问题数学模型,分析模型的约束条件变化,并求出最优 解。 3)若增加“车辆每日最大行驶时间”约束,如何修改模型?举例说明时间 约束对路径规划的影响(如某车辆因时间不足需拆分任务)。 问题三:含中转站选址与时间窗口的综合优化 为进一步提升效率,考虑在城区规划若干中转站(候选位置 个,编号 n n n m + + 1, +2, )。中转站可对各类垃圾进行临时存储与分拣,每类垃圾在中 转站的最大存储量为 吨,且中转站仅在固定时间窗口 内允许车辆停靠 ( 为中转站编号)。同时,运输过程需考虑碳排放约束,碳排放尽可能小,碳 排放与车辆载重、行驶距离正相关,计算公式为 t k k k i k t k i E d w , , , = + 车辆t 其中 , dt k 为车辆 的行驶距离, k k , 为碳排放系数(见附件 2),假设中转站每 日均可清空。 1)建立“中转站选址 - 路径优化 - 碳排放最少”的综合数学模型,目标 为最小化运输成本与中转站建设成本之和(中转站建设成本为固定值 Tj ,每个中 k = 1, 2, 3, 4 Ck , wi k 0 Qk Vk Ck m Sk a b j j , j t转站使用期限为 10 年,选址则产生该成本)。 2)对于附件 1 中的 30 个收集点,假设候选中转站位置为 5 个(中转站候选 位置及参数见附件 4),其他参数见附件 2 与附件 3,设计两阶段求解算法: 第一阶段:确定中转站选址与各收集点对应的中转站分配; 第二阶段:针对每个中转站,优化各类型车辆的运输路径。 说明两阶段的关联与协同机制(如中转站选址影响路径长度,路径优化需反 应中转站容量限制)。 3)若实际路网存在单行道、禁行时段等非对称约束(即从点 到点 j 的距离 与 到 的距离不同),如何修改距离矩阵并调整模型?对比对称路网与非对称路 网下路径优化的复杂度差异(城市路网矩阵说明见附件 5)。 说明:垃圾处理厂的工作时间为 6:00—18:00,所有车辆行驶速度均为 40km